國內嬰幼兒奶粉信任危機愈演愈烈,而不斷爆出的假洋品牌奶粉也充斥著國內的奶制品市場。“國內現在的乳制品市場比2008年之前還要亂。”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總經理、乳業專家雷永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感慨國內當前奶制品市場。
新政出臺利好乳制品行業
5年前,“重市場輕奶源”的教訓讓乳企在未來的發展中開始注重奶源的建設。而今天,擁有奶源的中國乳企的日子并非好過,新一輪的“信任危機”讓乳企很受傷害。特別是在嬰幼兒奶粉市場,在洋品牌奶粉的擠壓下,國產奶粉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如何挽回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讓國產奶粉在自己的國土上有話語權,這些困擾著國產奶粉企業的問題,如今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似乎讓那些憑著良心做事的乳企們看到了希望。
從4月26日,工信部在《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提出,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到5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 工信部在6月4日又出臺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方案(以下稱方案),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嬰幼兒奶粉專項檢查。上述針對嬰幼兒奶粉行業的政策的密集出臺,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政策如果能嚴格實施并執行的話,中國乳制品行業將迎來新的革命。”
飛鶴乳業公關部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一系列有關嬰幼兒奶粉方面的政策對行業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對公司發展也將是迎來一個新的機遇。
同樣,國內一些大型的乳業企業也對上述政策的出臺也表示看好,而政策對于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他們均表示等政策實施后才能知道,現在不好說。
“工信部對嬰幼兒奶粉加強監管,目的就是規范奶業市場,對奶業的"信任危機"將起到利好作用。”乳業專家王丁棉如此表示。不過,對于“嬰幼兒奶粉質量要按照藥品管理辦法監管”,王丁棉有著自己的擔憂。
還在牧場檢測奶源質量的王丁棉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國內藥品監管力度很大,但也有不少假藥存在。用藥品管理辦法來管理嬰幼兒奶粉,政府在監管的同時,要發動全民監管。“利用物聯網技術來實時監控,不要只監控企業,奶源、生產、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都要發動全民監督,實時監管。也就是說監管要前移,而不是出現問題后再監管。”
近半奶粉企業將退出市場
根據工信部此次發布的監管行動方案顯示,國家將支持企業發展自有(或自控)奶源基地,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的同時,也對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提上日程。
方案披露,要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投資行為。在2013年年內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項目)再審核清理工作,淘汰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質量安全保障條件不達標的企業(項目)。
雷永軍對此也表示,對奶粉企業的審批一定要嚴格,最好采取“異地”審批的辦法,對審批的企業信息要做到公正公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被審批的企業未來有好的表現。“政府在監管嬰幼兒奶粉方面的力度如果足夠大的話,那么,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中將有近半數的品牌退出市場。因此,對國內大的乳企和一些二三線品牌的乳企都是利好消息。”
在雷永軍看來,目前市場上有300多家所為的乳企業(雜牌產品),而這里面多數是洋品牌或貼牌產品。”雷永軍向記者表示,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有600億元,其中有100億元的市場是被假洋品牌奶粉和一些貼牌的奶粉占有,如果政府在嬰幼兒奶粉市場監管中采用溯源的方法,那么這些品牌就會無法生存,而他們退出后的百億元市場將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企業。“不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部分曾經的"假洋品牌"已經發展壯大起來,并找到了有資質的乳企掛靠,因此,他們會在此輪監管中遇到新的機遇。”
新政出臺利好乳制品行業
5年前,“重市場輕奶源”的教訓讓乳企在未來的發展中開始注重奶源的建設。而今天,擁有奶源的中國乳企的日子并非好過,新一輪的“信任危機”讓乳企很受傷害。特別是在嬰幼兒奶粉市場,在洋品牌奶粉的擠壓下,國產奶粉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如何挽回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讓國產奶粉在自己的國土上有話語權,這些困擾著國產奶粉企業的問題,如今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似乎讓那些憑著良心做事的乳企們看到了希望。
從4月26日,工信部在《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提出,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到5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 工信部在6月4日又出臺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方案(以下稱方案),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嬰幼兒奶粉專項檢查。上述針對嬰幼兒奶粉行業的政策的密集出臺,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政策如果能嚴格實施并執行的話,中國乳制品行業將迎來新的革命。”
飛鶴乳業公關部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一系列有關嬰幼兒奶粉方面的政策對行業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對公司發展也將是迎來一個新的機遇。
同樣,國內一些大型的乳業企業也對上述政策的出臺也表示看好,而政策對于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他們均表示等政策實施后才能知道,現在不好說。
“工信部對嬰幼兒奶粉加強監管,目的就是規范奶業市場,對奶業的"信任危機"將起到利好作用。”乳業專家王丁棉如此表示。不過,對于“嬰幼兒奶粉質量要按照藥品管理辦法監管”,王丁棉有著自己的擔憂。
還在牧場檢測奶源質量的王丁棉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國內藥品監管力度很大,但也有不少假藥存在。用藥品管理辦法來管理嬰幼兒奶粉,政府在監管的同時,要發動全民監管。“利用物聯網技術來實時監控,不要只監控企業,奶源、生產、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都要發動全民監督,實時監管。也就是說監管要前移,而不是出現問題后再監管。”
近半奶粉企業將退出市場
根據工信部此次發布的監管行動方案顯示,國家將支持企業發展自有(或自控)奶源基地,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的同時,也對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提上日程。
方案披露,要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投資行為。在2013年年內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項目)再審核清理工作,淘汰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質量安全保障條件不達標的企業(項目)。
雷永軍對此也表示,對奶粉企業的審批一定要嚴格,最好采取“異地”審批的辦法,對審批的企業信息要做到公正公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被審批的企業未來有好的表現。“政府在監管嬰幼兒奶粉方面的力度如果足夠大的話,那么,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中將有近半數的品牌退出市場。因此,對國內大的乳企和一些二三線品牌的乳企都是利好消息。”
在雷永軍看來,目前市場上有300多家所為的乳企業(雜牌產品),而這里面多數是洋品牌或貼牌產品。”雷永軍向記者表示,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有600億元,其中有100億元的市場是被假洋品牌奶粉和一些貼牌的奶粉占有,如果政府在嬰幼兒奶粉市場監管中采用溯源的方法,那么這些品牌就會無法生存,而他們退出后的百億元市場將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企業。“不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部分曾經的"假洋品牌"已經發展壯大起來,并找到了有資質的乳企掛靠,因此,他們會在此輪監管中遇到新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