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合理用藥刻不容緩

2013年5月31日,由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仁和藥業以及仁和優卡丹聯合開展的“合理用藥公益宣傳項目——兒童合理用藥傳播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衛生部領導、優卡丹專家、兒童醫學專家、媒體代表出席了此次啟動儀式。該計劃在未來3年內,舉辦500場以上醫學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公眾傳播兒童藥品使用知識,提高家長合理用藥意識和常識,從而確保廣大兒童的用藥安全。
九成藥品沒有兒童劑型
據解放軍306醫院兒科主任鄭成中教授介紹,我國現有兒童3.6億,患病兒童占總患病人數的20%左右,首都兒科研究所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兒童專用藥物劑型同現有藥物劑型的比例大約為1∶60,90%以上的藥品沒有適宜兒童的專用劑型。3500個常用藥物制劑品種中,兒童處方藥所占比重不足3%,且中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高達4倍。
據中國聾兒康復中心統計,我國7歲以下聾兒,超過30%是因藥物選擇不當(耳毒性)或藥物過量造成的毒副作用所致。
合理用藥普及勢在必行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對藥物的反應與成人不同,家長應重視合理用藥。
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影”。感冒發燒,許多家長會按照成人的劑量減半用藥給孩子服用,這是不科學的。對于兒童用藥,我們常常聽到的用量是“酌量”“酌減”,鄭主任指出,成人藥物和兒童藥物的主要成分相同,但由于藥物主要通過肝、腎代謝,所以,家長為兒童選藥要盡量選用上市時間長的專業兒童藥,如無兒童劑型,家長不能擅作主張把成人藥減量服用,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
家長購買藥品時還要注意區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藥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自行選擇、購買和使用的藥品,標有“OTC”專用標識。既便是“OTC”類藥品,嬰幼兒使用時,也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兒童用藥前,家長必須閱讀藥品說明書,注意藥品有效期。用藥后,家長應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提倡家長記錄兒童用藥情況。一旦發生不良反應,要及時咨詢醫生或就診,就醫時提供用藥情況或攜帶服用藥品。儲存的藥品要妥善存放,避免兒童單獨接觸,以免發生誤服中毒事故。
關注未來 播種健康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毛群安司長指出,目前大多數處方藥的藥品說明書和有關資料中缺乏兒童用藥的充足數據,導致兒童用藥不良反應增加,這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2011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鼓勵兒童專用藥品研發和生產”。《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也指出“鼓勵罕見病用藥和兒童適宜劑型研發”。與此同時,我們還應加強對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的監測和分析研究并加強對醫護人員用藥行為的監管。
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優卡丹品牌總監袁勇指出,本次優卡丹與衛生部聯手傳播兒童合理用藥知識,體現了優卡丹的社會責任感和專業性,優卡丹上市10年來,一直致力于兒童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才得到了中國億萬媽媽的信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優卡丹將與衛生部一起,共同促進兒童專用藥品的研發,推廣兒童合理用藥知識,共筑保衛兒童健康的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