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又快到了。經(jīng)歷過孩提時代的我們,想必對那時候期待暑假快快來臨、讓爸爸媽媽帶著我們到處去玩的心情,記憶猶新。那么問題來了:如今已經(jīng)身為人父母者,尤其是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爸爸們,能夠像父輩那樣,有足夠多的時間陪孩子嗎?
“爸爸缺位癥”成現(xiàn)代人之痛
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火得一塌糊涂,卻很少有人會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是“爸爸去哪兒”,而不是“媽媽去哪兒”、“爺爺奶奶”去哪兒?
所以,這與其說是一個娛樂界的現(xiàn)象,不如說是一個社會學的話題,它客觀反映出的,是在當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父親家庭角色缺位的現(xiàn)實。
有一項研究表明,在40歲以下的被訪父親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到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為47%。
爸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位,后果是很嚴重的。從長遠來看,它會導致男孩子粘人、膽子小、缺乏男子漢氣概,導致女孩子安全感缺失、形成自己在男人眼里無足輕重的思維定式。有人將此概括為“爸爸缺位癥”。
其實,“爸爸缺位癥”帶來的,并不光是孩子們的成長不完整,也是爸爸們心中的痛。曾有一家美國知名周刊,請世界500強企業(yè)退休了的CEO們填寫一份問卷,其中涉及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什么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前10大企業(yè)的老板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竟然相同——“一定不放棄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媒體聯(lián)手企業(yè)調(diào)研“爸比”心理
以“爸爸的存在”為切入點的親子關系話題,同樣也是媒體關注的熱門話題。最近,南方都市報便攜手長隆集團,聯(lián)合開展了 “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主題問卷調(diào)查活動,并且分為線下和線上兩撥展開。
記者看到,這份問卷的問題,設計得很有針對性,也很能直達內(nèi)心,包括“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叫爸爸是什么時候嗎”、“爸爸知道孩子穿多大碼的鞋子或衣服嗎”、“爸爸最近一次跟孩子的親密擁抱是什么時候”等等。
6月28日的線下調(diào)研活動現(xiàn)場,許多市民積極配合參加了問卷調(diào)查活動。

圖為一位爸爸在認真填問卷
記者也接觸了其中的部分受訪者。年輕的爸爸盧先生表示,他在上海工作,而女兒琪琪是在杭州上封閉式學校,平常能見到女兒的機會很少。所以,他想趁著暑假帶女兒出來玩玩,同時也想和女兒創(chuàng)造多一點的相處時間。當被問及和女兒在一起時怎么玩,盧先生說:“我很逗比的,平常就喜歡跟她一起瘋鬧,玩‘騎馬’的游戲,跟賈乃亮差不多。”

圖為盧先生正幫工作人員填調(diào)查問卷
另一位和閨蜜帶著孩子逛街的年輕媽媽一邊填寫問卷,一邊問身邊的孩子:“寶貝,爸爸有沒有常常和你們玩?”只見小朋友皺著眉頭想了一下答到:“好像沒有,爸爸都沒時間。”媽媽又問道:“爸爸給你買過衣服嗎?”小朋友有些失落地回答說:“沒有。”

圖為外省來的媽媽和她好姐妹的孩子們
記者也現(xiàn)場采訪了一位由爺爺奶奶帶著的小朋友,問她想不想爸爸帶她玩,她想了一下答到:“想,可是爸爸要賺錢給我上學,給我買好吃的,還有給我買漂亮的衣服穿。”但是接下來又補充說:“可是我還是想爸爸陪我多一點,我可以和爸爸玩‘扮鬼臉’。”

圖為現(xiàn)場收到小禮物開心笑了的小女孩
當天的線下調(diào)研,共收集到約200份有效問卷。主辦方告訴記者,這部分問卷的調(diào)查結果,將綜合稍后啟動的線上問卷結果進行分析,最終的數(shù)據(jù)會用來做相關的公益用途。
“大咖爸爸”們各述暑假心愿
當然,也有一部分爸爸,會在忙于自己事業(yè)的同時,不忘兼顧對孩子的陪伴。
湖南衛(wèi)視知名主持人李銳就是其中一名。2010年,女兒跳跳出生后,李銳時常在各種場合提到自己的寶貝閨女,愛女之心一覽無遺。

李銳和他的寶貝女兒跳跳
跳跳稍微大了一些之后,李銳又把她帶到快樂大本營等舞臺亮相,讓女兒見世面、開眼界。今年夏天,跳跳的幼兒園還沒放暑假,李銳便計劃好了,要再帶女兒去《爸爸去哪兒》的取景地——長隆來玩。
知名媒體人、新浪集團市場總監(jiān)申晨,也是出了名的愛心奶爸。今年早些時候,熱愛運動的他,便曾被媒體拍到帶著老婆木子和兩歲的兒子小熊貓一起跑馬拉松。暑期將至,他的計劃同樣是帶著家人去戶外運動、休閑。
某知名的新媒體傳播公司CEO彼得白,則是以第一人稱對三歲的孩子深情地吐露心聲:“爸爸每天幫助客戶灌溉他們的品牌,卻時常忘記,你才是爸爸一生最該灌溉的品牌。我承諾,爸爸以后會花更多的時間好好陪你玩,陪你成長,一定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