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法國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合生元!有一位網友為此事專門作了調查,發現所謂的合生元益生菌只是法國一家小小的不知名的工廠幫忙代加工,為此合生元公司要狀告那個曝料的網友,結果曝料網友勝訴。堂堂的“法國合生元”不得不改名為“廣州合生元”,自從國內三聚氰氨奶粉事件曝光,合生元借著自己的名氣進入奶粉行業,知道國人的消費觀念,知道不貴的沒有人買,從而借得法國某家奶粉生產廠家推出最昂貴的奶粉,借得媒體的大力宣傳,國人趨之若鶩!
現在市場上高檔的奶粉最貴的也要200-300之間,合生元奶粉憑什么賣得這么貴?
奶粉產品的好壞,總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和優勝劣汰,象那些穿著“洋外衣”的奶粉遲早會失去自己的市場,象施恩,澳優被媒體曝光“洋外衣”,結果市場銷量大跌!
披著“洋外衣”的合生元奶粉,你還能風光多久呢?
“合生元公司”往事
早在2002年,合生元沖劑就已在市場上推出,當時市場上以“益生菌”為名的產品還非常少,幾年時間,合生元公司發展迅猛。但在2005年左右,網上陸續出現了對合生元沖劑的質疑,其中有一篇帖子最有影響力。
該帖作者表示,合生元公司自稱來自法國,但其在法國找不到公司提到的“BIOSTIME”這個品牌;同時作者根據合生元公司提供的信息,找到了一個名為Lallemand集團的法國公司,該公司告知這位作者,Lallemand只負責給合生元公司生產袋裝菌種,研發則是由合生元公司自主進行。最后,該作者得出結論,認為合生元公司是一家披著“洋外衣”的中國公司。
該帖一出,立即在網上引起了很大反響。2007年5月14日,法國Lallemand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就相關質疑進行了解釋。Lallemand集團及法國合生元公司亞太區總監表示,“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是由Lallemand集團位于法國圖盧茲的研發中心研制,由該集團位于法國圣西蒙的GMP工廠生產并同時出口到中國;且“BIOSTIME合生元”品牌目前只在中國銷售,而該集團生產的相同產品在法國則以ImmunoStim品牌銷售。
此舉一出,市面上對合生元沖劑的質疑聲隨即消失,而合生元公司也將該帖子的轉載網站“315投訴網”告上了法庭。
商標更改之惑
事情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然而近期《每日經濟新聞》又接到了讀者的質疑,隨著多日的調查,盡管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相關資料十分難尋,但記者還是發現,事件依然有不少疑點和矛盾之處沒有解釋清楚。
比如在合生元公司官方網站的 “大事記”中,有這樣的描述:1999年,合生元公司成立;2000年,與法國Lallemand集團合作,在中國共同以“BIOSTIME合生元”品牌推廣益生菌概念及系列營養健康產品;2005年,為更好地開發中國市場,與法國Lallemand集團在法國成立法國合生元公司。但記者卻在一段2002年合生元沖劑的廣告中發現,廣告中的產品自稱為“法國合生元”。如按照其網站的描述,即2005年才成立法國合生元公司,為何早在2002年就采用了這樣的稱呼?
無獨有偶,記者還發現,在合生元沖劑2002年的廣告中,當時的商標為“BIOSTIME法國合生元”,而最新的商標已經被改為“BIOSTIME合生元”,法國兩字已被去掉。
那么這個法國合生元到底是不是所謂的2005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法國合生元呢?如果是,為什么卻在其成立之前3年就采用其名字進行宣傳?如果不是,這又是哪一家合生元公司?
據Lallemand集團及法國合生元公司亞太區總監的解釋,在分工中,Lallemand集團負責研制和生產“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合生元公司負責以合生元品牌在中國進行推廣和銷售,而法國合生元公司則只簡單地描述為Lallemand集團下屬控股的合資公司,并無具體職責內容的描述。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稱:既然Lallemand集團已經表示在益生菌業務上采用B2B(指Lalemand集團生產、合生元公司推廣和銷售)的發展模式,為何還要多此一舉,成立一個名為法國合生元的合資公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