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研究中心食品分析師周思然認為,今年在大環境下,奶粉集體漲價潮會有所遏制,但奶粉企業集體漲價的時間僅僅是延遲而已,“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奶粉集體漲價潮出現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奶源價格變化不大
“若以成本壓力增加作為調漲的理由并不充分。”國內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國內、國際奶源價格波動不大,與去年底差不多。據他介紹,現時國產奶源價格為3.2—3.4萬元/噸,進口奶源為3.5—3.6萬元/噸,白糖價格也與去年底差不多。“從原料價格來看,成本增加不多。”王丁棉認為,“洋奶粉調漲,與其追求的高利潤有關。”
另外,中國進口奶粉約80%來自新西蘭,按照2008年中國與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2011年中國自新西蘭進口乳品關稅進一步下調,其中進口奶粉關稅由2010年的7.5%下調至2011年的6.7%。
對漲價風波中的一個重要主角雀巢,王丁棉表示,雀巢與其他洋品牌不同,是唯一奶源基地在國內的企業。“比如它的奶源地黑龍江,每公斤原奶也就3.5元-3.6元,還沒有廣東高。但其他國內企業都沒有漲。”
而伊利、環球乳業、完達山、飛鶴等以黑龍江為奶源基地的企業,并未出現奶粉價格上漲的情況。記者日前查閱了嬰童產業研究中心公布部分嬰兒奶粉的財務數據,發現多個洋品牌利潤高,部分甚至高達70%以上。而環球乳業等國產奶粉廠商的利潤率相對要低十多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