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兒科》月刊上報告說,出生時體重極低的早產兒成年后更易遭遇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妊娠期一般要持續40周,通常胎兒在37周后出生被看作是足月。世界衛生組織對早產兒的定義是在完成37周妊娠之前出生的活嬰兒。在出生后的數周,這些嬰兒往往在呼吸和消化食物方面存在困難。他們還可能遭遇一些更為長期性的挑戰,如視力、聽力和認知能力受損,以及出現社交和行為問題。
研究人員收集了此前已發表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覆蓋了5個國家747名曾是低體重早產兒的成年人和1512名足月出生的成年人,分析他們23歲左右時的心理健康狀況。一般來說,大部分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體重在2.7千克到4千克之間。這項研究關注的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不超過1.5千克。
研究人員發現,與足月出生的成年人相比,早產兒成年后更易出現逃避行為和更多所謂“內化”問題,如抑郁、焦慮、孤僻等。“這意味著低體重早產兒成年后更孤僻,會經歷更多通常表現為抑郁或焦慮的情感問題,”報告主要作者、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者里卡·皮海萊說。
不過,與足月出生的成年人相比,曾是低體重早產兒的成年人較少出現身體攻擊、不守規則、欺騙、偷竊、破壞財產等“外化”問題。
研究人員認為,低體重早產兒成年后容易出現上述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是過早出生影響了他們神經、激素和心理等方面的發育。未參與此項研究的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學者鮑勃·約瑟夫也指出,新生兒過早出生,會影響他們大腦以及一些控制情感和行為的生理系統的正常發育。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該研究的局限在于研究人員僅僅依賴這些成年人自己提供的有關個人感受和癥狀的數據,這類數據往往不像病歷或醫生核實的診斷詳情那樣可靠。此外,他們還缺乏這些研究對象童年或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健康資料。也有學者指出,不排除研究中涉及的這些早產兒受到父母的格外保護,幫助他們延緩一些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過早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