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大成實驗學校的老師發現,經過一個寒假,很多學生都“大”了一圈。很多假前還窈窕的學生,加入了“小胖墩”行列,原來的“小胖墩”更胖了。
老師的感覺很準確。大成實驗學校岳家灣校區在開學第一天,學校就專門對全校學生進行了量身高、稱體重。以四年級的168名學生為例,與去年11月體檢時相比,體重增加的人數有152名,占90.5%,其中,增加最多的竟然達到了8.5公斤。
兒童醫院的醫生、營養專家聽到學生的體重后直呼,重得太快不好的!孩子每年體重增幅不應超2公斤。要減肥,但是不能像成人一樣的減法,還是要注意每天必要的營養搭配。
忘記說了多少遍“你長胖了”
“唉喲,你的個子還是139cm,可是體重卻有40.5公斤了,上一次體檢時才32公斤,整整重了8.5公斤,該多鍛煉減肥嘍!”學校醫務室的鄭忠娟醫師給四(2)班的學生吳欣欣(化名)量完身高、稱完體重后,忍不住地一摸學生的頭,微笑地給出了建議。
鄭忠娟說,學校上一次給學生量身高、稱體重是去年11月。“大多數學生的體重都比前一次檢查時重,身高變化卻不大。看來,學生們這個寒假過得不錯,吃吃喝喝少運動,大多數都長胖了。“一個早上,我已經不記得自己說過多少遍‘你長胖了’。”
吃飽喝足忘了鍛煉
面對鄭忠娟的建議,吳欣欣一聲嘆息,“反省”了自己在寒假時的起居飲食。
她說,寒假與爸爸媽媽回了老家寧波。那里靠海,爺爺、奶奶每天都做海鮮大餐。可是,她從小就對海鮮不感興趣,面對老人的盛情款待,她卻打不起精神。飯桌上意思一下,餐后大吃零食、方便面等填肚子。“我就這么在老家度過了吃方便面和各類零食的一周,而且早上醒來吃,一直要吃到晚上睡覺。”
突然間,吳欣欣又自問自答地說,長胖了與晚睡、少運動說不定也有關系。“在老家,我基本上都中午12點才起床,爸爸媽媽都忙著跟親戚應酬,也沒時間管我,沒有爸媽的嘮叨,我樂得賴在床上了。”
與吳欣欣不同,四(3)班的徐彬體重也增加了,她與媽媽都好高興。個頭140cm,體重37公斤。“媽媽說,我現在摸起來總算能摸到肉了。”問她寒假是怎么長胖的,她說,她比較挑食,愛吃牛肉,媽媽就利用寒假,天天換著花樣做牛肉給她吃,今天牛排,明天牛柳,后天牛肉面。“我比前一次體檢重了4 公斤呢!”
學校老師繆潔說,寒假成了催肥假,與學生放假后吃得多、動得少有很大關系。
感嘆之余自列“減肥計劃”
量完身高、稱完體重,學生開始感嘆,剛剛過去的一個寒假成了“小肥豬”,他們要在今年健康生活。于是,在學校發的“2012我的健康計劃表”上,學生寫下的健康目標和計劃,大多與減肥、健康生活有關。
四(4)班的姚樸真的計劃最具代表性,她的“少吃多動”計劃幾乎涵蓋了大部分學生的內容:少吃肉多吃魚蝦與蔬菜、少吃甜食多吃水果與牛奶、少喝可樂多喝白開水,每天跑步30分鐘、跳床500下……最終目標達到長高、減肥。“我的體重是38公斤,比我前面一個同學要輕3公斤,可還是胖的。”
“嗯,少吃肉,不再每餐要求吃肉了。”吳欣欣在一旁寫完計劃后,還嘴上嘀咕了一句,并且用手肘碰碰同桌,“我們一起努力減肥,互相監督。”
繆潔說,學校會針對這次體檢情況實行一些干預措施。比如說,體重增加較多的學生形成互幫對子,互相監督多鍛煉。“我們會推出一系列的鍛煉計劃,吸引學生加入其中。”
昨天體檢完,學校正好在進行長跑。姚樸真等學生填完健康計劃后,加入到跑步隊列中。
老師的感覺很準確。大成實驗學校岳家灣校區在開學第一天,學校就專門對全校學生進行了量身高、稱體重。以四年級的168名學生為例,與去年11月體檢時相比,體重增加的人數有152名,占90.5%,其中,增加最多的竟然達到了8.5公斤。
兒童醫院的醫生、營養專家聽到學生的體重后直呼,重得太快不好的!孩子每年體重增幅不應超2公斤。要減肥,但是不能像成人一樣的減法,還是要注意每天必要的營養搭配。
忘記說了多少遍“你長胖了”
“唉喲,你的個子還是139cm,可是體重卻有40.5公斤了,上一次體檢時才32公斤,整整重了8.5公斤,該多鍛煉減肥嘍!”學校醫務室的鄭忠娟醫師給四(2)班的學生吳欣欣(化名)量完身高、稱完體重后,忍不住地一摸學生的頭,微笑地給出了建議。
鄭忠娟說,學校上一次給學生量身高、稱體重是去年11月。“大多數學生的體重都比前一次檢查時重,身高變化卻不大。看來,學生們這個寒假過得不錯,吃吃喝喝少運動,大多數都長胖了。“一個早上,我已經不記得自己說過多少遍‘你長胖了’。”
吃飽喝足忘了鍛煉
面對鄭忠娟的建議,吳欣欣一聲嘆息,“反省”了自己在寒假時的起居飲食。
她說,寒假與爸爸媽媽回了老家寧波。那里靠海,爺爺、奶奶每天都做海鮮大餐。可是,她從小就對海鮮不感興趣,面對老人的盛情款待,她卻打不起精神。飯桌上意思一下,餐后大吃零食、方便面等填肚子。“我就這么在老家度過了吃方便面和各類零食的一周,而且早上醒來吃,一直要吃到晚上睡覺。”
突然間,吳欣欣又自問自答地說,長胖了與晚睡、少運動說不定也有關系。“在老家,我基本上都中午12點才起床,爸爸媽媽都忙著跟親戚應酬,也沒時間管我,沒有爸媽的嘮叨,我樂得賴在床上了。”
與吳欣欣不同,四(3)班的徐彬體重也增加了,她與媽媽都好高興。個頭140cm,體重37公斤。“媽媽說,我現在摸起來總算能摸到肉了。”問她寒假是怎么長胖的,她說,她比較挑食,愛吃牛肉,媽媽就利用寒假,天天換著花樣做牛肉給她吃,今天牛排,明天牛柳,后天牛肉面。“我比前一次體檢重了4 公斤呢!”
學校老師繆潔說,寒假成了催肥假,與學生放假后吃得多、動得少有很大關系。
感嘆之余自列“減肥計劃”
量完身高、稱完體重,學生開始感嘆,剛剛過去的一個寒假成了“小肥豬”,他們要在今年健康生活。于是,在學校發的“2012我的健康計劃表”上,學生寫下的健康目標和計劃,大多與減肥、健康生活有關。
四(4)班的姚樸真的計劃最具代表性,她的“少吃多動”計劃幾乎涵蓋了大部分學生的內容:少吃肉多吃魚蝦與蔬菜、少吃甜食多吃水果與牛奶、少喝可樂多喝白開水,每天跑步30分鐘、跳床500下……最終目標達到長高、減肥。“我的體重是38公斤,比我前面一個同學要輕3公斤,可還是胖的。”
“嗯,少吃肉,不再每餐要求吃肉了。”吳欣欣在一旁寫完計劃后,還嘴上嘀咕了一句,并且用手肘碰碰同桌,“我們一起努力減肥,互相監督。”
繆潔說,學校會針對這次體檢情況實行一些干預措施。比如說,體重增加較多的學生形成互幫對子,互相監督多鍛煉。“我們會推出一系列的鍛煉計劃,吸引學生加入其中。”
昨天體檢完,學校正好在進行長跑。姚樸真等學生填完健康計劃后,加入到跑步隊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