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醫優在診斷,中醫強在治療”。在小兒疾病治療中,葉翠善于取長補短。在多年的從業過程中,她積累了豐富經驗,運用西醫診斷、小兒推拿來治療兒童常見疾病。她認為,小兒推拿作為中醫體系中的重要分支,應該打破“中醫還是西醫”的認知偏見,擇優而用。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走出去
見到葉翠醫生,是在深圳南山區天利中央大廈一家名為“媽咪知道兒科診所”的私營兒童診所里。因正好趕上葉醫生出診,見面時間比預計的推遲了15分鐘。葉醫生身穿白大褂,一邊解開手套一邊笑著說:“在診所接診一個孩子至少需要1小時。”
相比公立醫院程序化的接診,醫生在私立診所面診一位病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確診到制定治療方案,再到推拿操作,整個過程中還需要解答孩子父母的問題、現場教學推拿手法、照顧寶寶的情緒等,這1小時的診療時間包含了葉翠的面面俱到。
這樣的時間成本在公立醫院根本消耗不起,每天超負荷的接診量只能依靠壓縮患者的診療時間來達到平衡。葉醫生介紹,“我在公立醫院每天大概接診60-70個孩子,每個孩子幾乎分到不足10分鐘,更別說要和孩子家長溝通了。”醫生要面對診治室外眾多患者的壓力,而家長則在漫長的隊伍中焦慮等待接診。
人滿為患是公立三甲醫院的常態。自畢業后,葉翠就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經常忙得腳不沾地,能用來學習和研究小兒推拿的時間少之又少。
除了學習和研究時間不充裕,葉醫生離開醫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職業發展方向。“我上大學時學習的是中醫兒科專業,我自己也很喜歡這個專業,但專業知識在西醫醫院的施展空間有限。比如說,針灸、按摩等中醫操作,在西醫醫院根本沒法做。”在醫院積累了足夠多的臨床知識后,葉翠覺得是時候尋求新的起點。
2015年,葉翠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辭職。選擇離開安穩的“體制”,接下來就要面臨市場的挑戰和對未來的規劃,但始終抱著對中醫推拿堅定信念的葉翠,在困難面前從未動搖。
“回頭來看,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現在的葉翠有更多時間陪孩子,事業的另一扇窗也隨隨之開啟,如今她已經是媽咪知道兒科診所的醫生合伙人之一。
目前,“醫生出走”早已是普遍現象。一方面受制于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械養醫”的機制,醫生無法依靠專業技術和服務來獲取對等的收入,紛紛出走;另一方面,隨著政策放寬和互聯網快速發展,資本紛紛向醫療領域注入,“線上提供咨詢服務、線下開設診所”的模式為醫生們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里,我能充分運用和推廣小兒推拿,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孩子和媽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也能通過更好的技術獲得收入和家長的認同,我的理想正在慢慢實現。”說起小兒推拿,葉醫生總是興致勃勃。
做個合格的小兒推拿師沒那么簡單
二胎開放的政策利好帶來了巨大的行業發展空間,小兒推拿的市場需求無疑也會得到釋放,但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
“我國存在小孩過度用藥現象,像艾暢這類含有偽麻黃堿和右美沙芬的藥物在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規定不建議4歲以下兒童使用,而國內說明書卻寫著可以用于3歲以下的兒童甚至體重2.5kg以上的新生兒。”在談到國內兒童濫用或過度用藥現象時,葉翠舉例說。
家長在小孩用藥、疾病認識、如何最優治療等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認識錯誤和操作不當。根據《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84.9%的家長給孩子用藥時存在安全隱患。
如何做到安全與療效二者兼顧是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作為從業者,葉翠認為,在限制用藥的條件下,小兒推拿可以治療除了重癥之外常見的小兒疾病。“小兒推拿的優勢在于簡單易行,家長在家就可以幫寶寶操作,安全無副作用。”這是葉翠一直堅持這種醫學外治法的原因。

葉翠醫生為患病兒童進行推拿
但因缺乏國家統一監管,加上線下培訓水平良莠不齊,造成小兒推拿行業亂象叢生,市場需要規范,家長也要正確選擇小兒推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好小兒推拿師。”葉翠強調。
在葉翠看來,一名好的小兒推拿師要符合三個標準,“首先會診斷,疾病判斷不能有誤,這個只有兒科醫生才能做到;其次是診斷明確,同一種病狀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要對癥而治、辨證論治;三是選擇方法,并不是所有病都能通過推拿來治療,比如傳染性疾病就不適合用推拿治療。”
在小兒推拿這一行,沒有臨床服務能力的醫生是站不穩的。中醫優勢在治療,但西醫的優勢在于診斷。“以往在極早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兒童腎病免疫科時,西醫診斷、用藥、搶救病人的經驗對現在有很大幫助。”葉翠說道。
依靠以往多年的西醫臨床經驗,“會診斷”已成為葉翠的優勢。在面對患者時,葉翠會根據小孩的疾病癥狀,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
在媽咪知道兒科診所,葉翠也一直踐行“循證醫學,不過度治療、過度用藥,提供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一切為了孩子”的理念。
科普之路
“科普”在葉翠的談話中出現了11次。
如葉翠在自己的公眾號描述:秉承“少用藥,不用藥,中西醫比較”的原則,為寶貝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帶領媽媽們了解兒科疾病。葉翠想要做中西醫兒科結合的科普。
“現在關于兒童保健、科學育兒公眾號很多,但真正涉及中醫兒科、中醫育兒、中西醫結合兒科的科普挺少。”葉翠希望通過公眾號來傳達更有價值的東西。
科普的難度在于行業囿于成見,家長認知尚淺。小兒推拿作為中醫體系的重要分支,業界的質疑論戰從未停止,家長對小兒推拿的認知程度不一。“我們不應該對中醫或者西醫有偏見,哪個對小孩好就應該用哪個。”這是葉翠在診治中一直堅持的。
除了個人公眾號,葉醫生也在媽咪知道App平臺上提供咨詢服務,她希望通過這個專業的母嬰咨詢平臺影響到更多人。“雖然起步有點晚,但我希望把自己的知識分享給每一位家長,讓家長們了解并選擇最優的治療方式,科普一定會堅持下去。”葉翠對科普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醫生簡介】
葉翠,2009年碩士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專業,方向為小兒脾系疾病研究。原就職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現任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綜合兒科分會理事,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兒童保健和健康教育分會會員。高級小兒推拿師。
擅長方向:小兒推拿治療腹瀉、便秘、厭食,感冒,咳嗽,鼻炎,面癱等疾病。改善易感體質和過敏體質。
【媽咪知道簡介】
“媽咪知道”于2014年2月14日由深圳市醫信科技有限公司創立,包含“媽咪知道App”和“媽咪知道兒科診所”兩大產品,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母嬰醫療健康服務。“媽咪知道App”是母嬰類健康咨詢平臺,獨家簽約北上廣深等全國9大重點城市三甲級醫院產科、兒科醫生,在線候診、隨時響應,解決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問題。“媽咪知道兒科診所”秉持“有溫度的醫療”的服務理念,由三甲兒童醫院明星醫師以及外籍知名專家組成醫生團隊,依據并遵從“循證醫學”的診療方法,為孩子提供國際標準的醫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