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日前就《加強公立醫院廉潔風險防控》征求意見,規定“患者入院時進行醫生不收"紅包"、患者不送"紅包"雙向簽字,協議書納入病案管理”。此舉引發社會熱議,一紙協議能否根治屢禁不止的“紅包”痼疾?“紅包”現象,患者有怨言卻要送;醫生不情愿卻在收,到底何時才能跳出這一怪圈?
“紅包”原本在桌下
對于衛生部此舉,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說,用明文規定告訴患者和醫生,送“紅包”和收“紅包”都是不可取的,對于規范醫療行業從業人員行為是必要的。
然而,北京市人大代表、隆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強磊表示,約定雖可起到震懾和警示作用,但實際意義不大。“紅包”本身就是暗箱操作的,怎么會寫在書面上呢?這是道德問題,應該靠良心去做。“桌上簽協議,只是走形式而已”。
記者在北京、深圳等地采訪了一些醫生,他們表示,中國是人情社會,人們習慣了辦事給人家一些好處,實際上很少有醫生主動向病人索要“紅包”,病人大都是自愿的,因此這與違法犯罪是兩回事。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則認為,患者發自內心尊重醫生的醫術、醫德、人品表達感激送“紅包”的數量不會太多。更多的患者是“從眾心理,不送"紅包"不放心,怕不送得不到好的服務”。另外一種可能是,患者想得到額外更好的服務,比如提前住院、提前手術等。
醫生待遇需提高
記者在醫院采訪時,有醫生表示,醫生是個高風險、高門檻、高強度的工作,收入并不高,“紅包”是勞動價值的扭曲體現。
解決醫生勞務價值不能得到體現的問題,必須靠政策解決。比如現在醫藥分開,增設醫事服務費就是往這方面走的一步。“醫生不是不能談錢,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知識、技術、勞動合法、公正、體面地取得應有的報酬和地位”。
有人擔心自己不送“紅包”就可能得不到好的服務。賈繼東說,主要是因為醫患間缺乏信任。醫院的運營體制存在問題,非營利性醫院客觀上存在趨利性,醫院自身的運營、發展全靠自己去掙錢。而醫院自己掙錢的來源主要不是靠技術,而是靠賣藥和檢查費用,因此過度用藥和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目前,醫藥分開的改革就是要革除這一痼疾。
“紅包”原本在桌下
對于衛生部此舉,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說,用明文規定告訴患者和醫生,送“紅包”和收“紅包”都是不可取的,對于規范醫療行業從業人員行為是必要的。
然而,北京市人大代表、隆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強磊表示,約定雖可起到震懾和警示作用,但實際意義不大。“紅包”本身就是暗箱操作的,怎么會寫在書面上呢?這是道德問題,應該靠良心去做。“桌上簽協議,只是走形式而已”。
記者在北京、深圳等地采訪了一些醫生,他們表示,中國是人情社會,人們習慣了辦事給人家一些好處,實際上很少有醫生主動向病人索要“紅包”,病人大都是自愿的,因此這與違法犯罪是兩回事。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則認為,患者發自內心尊重醫生的醫術、醫德、人品表達感激送“紅包”的數量不會太多。更多的患者是“從眾心理,不送"紅包"不放心,怕不送得不到好的服務”。另外一種可能是,患者想得到額外更好的服務,比如提前住院、提前手術等。
醫生待遇需提高
記者在醫院采訪時,有醫生表示,醫生是個高風險、高門檻、高強度的工作,收入并不高,“紅包”是勞動價值的扭曲體現。
解決醫生勞務價值不能得到體現的問題,必須靠政策解決。比如現在醫藥分開,增設醫事服務費就是往這方面走的一步。“醫生不是不能談錢,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知識、技術、勞動合法、公正、體面地取得應有的報酬和地位”。
有人擔心自己不送“紅包”就可能得不到好的服務。賈繼東說,主要是因為醫患間缺乏信任。醫院的運營體制存在問題,非營利性醫院客觀上存在趨利性,醫院自身的運營、發展全靠自己去掙錢。而醫院自己掙錢的來源主要不是靠技術,而是靠賣藥和檢查費用,因此過度用藥和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目前,醫藥分開的改革就是要革除這一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