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與世博會的最早交集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上。那時,米老鼠剛剛“誕生”,在一兩部電影中嶄露頭角,世博會組織者邀請沃爾特把這個已小有名氣的卡通人物帶進世博會。在經濟大蕭條的陰影下,米奇的出現還是給那個寒冷時代的人們帶來了溫暖———在電影中,米奇總是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70多年里,迪士尼與世博會結下不解之緣,甚至有人把迪士尼稱為世博會的“插隊者”。米奇在世博會上一舉成名,米奇通過世博會,將歡笑和希望帶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沃爾特與世博會
1964年,紐約世博會,當人們劃著小船穿過那些身穿世界各地奇裝異服的電動卡通玩偶的展區時,他們的心弦被那首名為《小小世界》(It‘s A Small World A fter All)的歌曲所打動。
這一年,64歲的沃爾特·迪士尼依然雄心勃勃,加州迪士尼樂園開張已快10個年頭,遠在東海岸的佛羅里達迪士尼項目也已悄悄完成了征地。
紐約世博會上,沃爾特完成了又一次“練兵”。這個對世博會有著深厚感情的人,一次次在這里尋找到創意來源。
迪士尼與世博會的最早交集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上。那時,米老鼠剛剛“誕生”,在一兩部電影中嶄露頭角,世博會組織者邀請沃爾特把這個已小有名氣的卡通人物帶進世博會。
沃爾特在一個不大的展位放了幾個米奇的模型,但沒料到小小的展示區竟成了人氣最旺的“熱土”之一,大批父母帶著孩子擁來要求購買“米老鼠”。由于沃爾特毫無準備,粉絲們失望而歸。1933年的美國,正處于經濟危機的漩渦,美國幾乎到處都上演著因失業而導致的慘劇。米奇的出現給那個寒冷時代的人們帶來了溫暖——— 在電影中,米奇總是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這次世博會對迪士尼的一大收獲是,其屬下的卡通電影迅速走紅,即使那些失業者也寧愿省下幾個硬幣走進電影院。
米老鼠的樂觀甚至感染了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很推崇米老鼠的精神和足智多謀,曾下令在白宮播放這部卡通片。在經濟大蕭條的陰影下,米奇將歡笑和希望帶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也許正是這次結緣,沃爾特一輩子對世博會都持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在他后來打造的迪士尼王國中,就曾把迪士尼樂園里的一座餐廳命名為“水晶宮”,以紀念1851年的倫敦世博會。
在佛羅里達創辦迪士尼樂園時,繼Magic Kingdom之后,迪士尼第二個主題公園Epcot誕生了。它被設計得就像是一個會長期開放下去的世博會一樣,其中包括墨西哥、中國在內的11座未來主題的展館。盡管這并非沃爾特的最初意愿,但在相當長時間中,Epcot常被拿來與世博會相提并論。
神奇的太空之旅
20世紀60年代早期,當絕大多數人正開始考慮放慢速度,享受那個“黃金年代”時,沃爾特·迪士尼卻絲毫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相反,正全速向未來開進。
1960年3月的一次公司會議上,沃爾特告訴他的創意人員:“1964年,紐約將會舉行一個盛大的博覽會,世界各地所有的大公司都會前往那里,花費巨資舉辦展覽。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除了一點,那就是其他公司也都在這么做,因此,他們不能落后。”
世博會上的“小小世界”
在這次世博會上,迪士尼還為通用電氣公司設計了“進步之城”。這是一個環形的劇場,觀眾圍繞著舞臺旋轉,舞臺上的場景是機械控制的人類進步畫面。在世博會結束后,進步之城移到了迪士尼樂園,并改名為“文明演進之旋轉木馬”。
還有一項鼎鼎大名的游樂設施就是伊利諾伊州展出的“林肯總統的動人演說”。紐約世博會的主題是“和平與理解”,沃爾特設計的這一游樂設施,就是用機器人模擬林肯最著名的“蓋茨堡演講”。沃爾特找來演員羅伊爾·丹諾(其長相天生就酷似林肯)模擬已故總統演講,創意人員再研模設計機器人的面部表情和姿勢。丹諾的表演惟妙惟肖,機器人亦不負眾望,當這一演講在博覽會上播出,參觀者完全沉浸在機器人的表演所表現出的那種充滿感情的張力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中。
然而在這次世博會上,對于迪士尼來說最大的成就還是在于為百事可樂設計的“微縮世界”。最初百事可樂是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但設計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在情急之下,向迪士尼的設計團隊求助。時間緊迫,但迪士尼還是接下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設計人員創作了一個大帳篷,融合了尖頂、拱門、螺旋槳,以及被稱為四翼塔的動態雕塑所裝飾的奇妙設計。長島的風吹動著螺旋槳,那些動物雕塑則隨風舞動,這個塔成了世博會上最易辨認、最引人注目的目標。
起初,沃爾特是希望展會上那些玩具娃娃各自唱自己民族的頌歌。他們對這個方案進行了試驗,結果得到的卻是一片嘈雜刺耳、很不協調的噪音。于是,沃爾特邀請了詞曲作家理查德和羅伯特·謝爾曼兄弟兩人,請他們為世界各地的所有兒童創作出一首歌曲。
當他們走到鋼琴前,敲出了一段可以周而復始的節奏。當他們將這段旋律演奏給沃爾特聽,不無抱歉地說自己沒有考慮周全,寫出了一首過于簡單的曲子。
“不,不,不!”沃爾特連忙說,“就是它了!多么完美的曲子!”
《小小世界》就此誕生了,在這次世博會上,這一作品成了一顆重磅炸彈。1964年,在萬國博覽會結束之后,微縮世界在迪士尼樂園開放。它永恒的吸引力讓人加倍地驚訝,因為這是迪士尼歷史上創作最匆忙的作品。
“未來世界”的夢想
在沃爾特一生中,迪士尼公司為世博會設計的這四項游樂設施可謂是一次精明的行動。沃爾特的設計人員10年來的研究和進步在這兩年當中得以體現。他們所學的技術和知識被運用到了迪士尼樂園為數眾多的游樂設施中,包括施了魔法的房間、加勒比海盜船以及幽靈鬼屋。最重要的是,沃爾特得到了三家公司和伊利諾伊州來為他付賬。
更重要的是,正如已退休的迪士尼樂園主管杰克·林奎斯特所說:“萬國博覽會的經歷證明了迪士尼公司的魔法就如同他們在東海岸的加州那樣神奇。沃爾特在紐約的成功給了他興建佛羅里達項目的信心。”
在設計世博會上的作品時,沃爾特也沒有忘記投入時間和努力到他最后也是最雄心勃勃的夢想——— 佛羅里達項目中去。
沃爾特最后的夢想確實令人興奮。他并不只是想建設一個主題公園,而是想建一座城市,一座真實的、實用的未來之城。在這個城市里,美國的工業能夠實踐各種革命性的方案,以便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這個未來之城,是一個有著燈光閃爍的大樓、綠樹成蔭的地方,一個四處都有工業技術奇跡和新發明的城市。
沃爾特把這個未來社區取名為“EPCO T”。“在EPCO T里,”他說,“將沒有任何貧民窟的存在,因為我們不會讓它們有機會出現。那里不會有地主,因此也就沒有了股票操控,人們不用買房子,只需要租住,而且租金會很合理。那里沒有退休人員,每個人都必須有一份工作。對居住于其中的人們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保持ECPO T的活力。”
只可惜這個有良好愿景的計劃在1966年沃爾特去世后急轉之下,“EPCO T”變成了“Epcot”主題公園,未來之城成了“烏托邦”夢想。
沃爾特一定不會想到的是,他的繼任者將佛羅里達迪士尼世界打造成的是一個更接近于世博會的項目。1982年,公園正式開放。最先參觀公園的那些游客完全都被自己看到的景象驚呆了:一派未來主義的萬國博覽會的景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180英尺高的網格球頂,名為“從太空船上看到的地球”。
人們津津樂道世博會與迪士尼的千絲萬縷聯系,甚至有人把迪士尼稱為世博會的“插隊者”。
事實上,迪士尼的未來社區與世博會有著微妙不同。世博會研究者阿爾弗雷德·海勒就認為,未來社區具有世博會的外表,不過它雖然很有趣,技術上也很炫目,但卻不如世博會有生氣,究其原因在于未來社區缺乏了眾多獨立參展者的參與,而他們會給參觀者帶來驚奇。
也許用阿爾弗雷德·海勒這段話詮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即將到來的世博會對我們的意義:“在未來社區,你找不到一個真正有思想的主題展館,就像1986年的溫哥華世博會上的‘高速公路1986展館’那樣。你也不會看到極端沒有品位的企業廣告,像1964年紐約世博會上會出現的‘菲利斯輪胎公司’陳列的那個輪胎。你不會發現有哪個國家努力要壓倒美國,如蘇聯在布魯塞爾和蒙特利爾兩次世博會上企圖做的那樣。你不會發現有所謂表達國民的痛苦、憤怒和羞辱的內容,如在1993年大田世博會,韓國在主辦國展館中努力要表達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你也不會看到爭取世界和平的宣言,因為在未來社區‘沒有什么東西能真正代表一個國家,甚至連美國也沒有代表’。就未來社區所展示的全部內容而言,缺少一種國際的感覺,而這才真正是世博會的基本要素:世界各國人民歡聚一堂,在節日的喜慶的環境中攜手共同展現他們自己、互相競爭、協同工作。”
這是一個令人十分欽佩的雙贏構想。但是最初接觸的幾家公司卻拒絕了這項提議。可口可樂公司拒絕了一個能在“施了魔法的房間”里冠名的機會。沃爾特本打算在博覽會上做首次展出,然后再移往迪士尼樂園的。通用公司也同樣拒絕了這個構想。該公司的一名官員笑著說:“你知道該和誰去討論這個嗎?福特汽車的那些人。他們一到博覽會就會對自己該做的事毫無概念。”
通用汽車公司的這位官員本來只是開個玩笑,但不成想,沃爾特真的去了福特汽車公司。而福特公司也真的接受了沃爾特的提議。迪士尼公司的創意人員參觀了福特公司的工廠,并因自己所看到的而倍感振奮。創意人員注意到,在一條半英里長的裝配線的一段,福特公司的汽車還只是一堆融化了金屬,而到另一端,出來的已經是閃閃發亮的新汽車。為什么不按照汽車裝配線前進的路線組織游客從游樂設施的一端移步到另一端呢?
這就是迪士尼公司“O m nim over”系統的誕生。現今這一系統已被運用于迪士尼的很多游樂設施中,比如幽靈鬼屋。就這次福特汽車的展覽來說,“Om nim over”系統采用了福特的敞篷汽車作為游客的代步工具,帶著他們沿一條有著127幅有聲動畫的長廊參觀。這一設施展現了人類進化的各個階段,從恐龍時代一直到太空時代,被稱作是“神奇的太空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