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制度是相對而言的,是相對于其他企業的、相對于企業自身過去的。好的制度能增加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全體員工積極性的因素和抑制人的弱性、可能的負面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員工之間職務行為的心理障礙,以最小的代價實現與客戶的溝通,創造適應市場和客戶的優質成品,不斷滿足客戶的要求,從而在充分體現和實現企業使命的同時,實現員工的社會價值。
二、編制企業管理制度時,須保持的基本認識或指導思想,處理好“十大因素”:
1、好的制度是吸引人才的制度,好的制度能把壞習慣的人養成好的習慣,之所以有人說:企業是一所學校,實質上就是說制度在改變人,在改變人的觀念、習慣,形成與社會進步、發展相適應的觀念和習慣。
2、制度是有成本的,而且是具有極大成本的。企業在編制和實施某項不適宜的制度時,可能表面上某項制度中規定是節約了成本,殊不知因為大部分員工從內心、骨子里就不認同制度,就不會最大限度的投入工作,甚至經常因為制度的事情,而耿耿于懷,心事重重,把情緒集中在一項不認同的制度上,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成效大大減少;一個員工不是孤立的員工,他的行為也會感染他人的,尤其是一個部門要職的領導,如果他的內心沒有認同企業的制度,他的言行一定是不會與制度相一致的,或者是費了成本才一致的,無形的成本就這樣產生了。
3、制度不是上級管理下級的工具,制度是企業內部員工共處的行為規范、準則,或企業經營生產過程中共同須遵守的程序。
4、制度要以企業的使命為指南,凡是有助于企業使命實現的制度或實現企業使命所必須的制度,就是好制度,企業使命是要體現客戶、股東、員工、資方等各方面利益的,因此制度就必須是綜合性參考客戶、股東、員工的利益,制度要帶有企業使命的烙印。
5、制度一定要有企業的特點,要結合企業的發展歷史,體現企業的產業特征,發揚和保持原有好的制度思想和制度,改善不合適宜的制度文件。
6、制度要體現管理科學,制度不是可有可無的,制定一項制度就必須執行一項制度,制度一定要有所為。
7、制度是一個體系,各項制度之間不能在指導思想上或編制思想上出現自相矛盾的現象。
8、制度不能朝令夕改,制度需要有一定穩定性,制度需要符合企業發展的進程,適當超前但不能過度超前,對于管理某項具體的事物或人和過程來講,制度有標準高低之分,沒有先進之分,先進的制度是實現企業使命的推動力最大的制度。
9、制度不可能100%堵住企業所有的漏洞,制度不能100%改變人的所有弱性的一面,制度與企業文化需要時刻和諧的處理好;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換個角度講,制度的實施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基礎或支柱,離開了企業文化指導的制度或與企業文化不相符合的制度,此制度必然是空中樓閣,必將是短命的制度,或者是效果不好、不具備一定執行率的制度,或者是制度的實施成本很高,反過來,不適宜的制度會有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
10、企業間的競爭是會體現在制度的競爭的,企業是社會性的企業,企業的制度要適應和滿足國家法律的同時,要注意從競爭性的角度設計和體現自己的競爭性風格。
三、將崗位養成與培訓、提升相結合。通過安排和組織各關聯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編寫制度、修改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編寫制度的能力,并將制度文件的培訓和實施與具體工作相結合,從而,對管理人員素質和部門改進職能管理方面,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