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中國高爾夫很難盈利,歸根結底是中國高爾夫球場過于傳統的管理模式,缺少現代化管理。一個標準的18洞球場,美國一些球場固定管理人員可能不足20人,而中國需要將近二三百人操作,包括行政管理、草坪管理、人事管理、銷售管理等分工,這些都是球場成本預算的一部分。兩者相對來說,就是一種人力、財力的浪費。要提升高爾夫球場的盈利率就必須運用科學的現代化管理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支出成本。
第二、管理能節約成本
要降低成本,必須依靠管理。企業可以通過成本目標管理與經濟責任制相結合,強化成本核算,在產、供、銷、財、人等各個環節都要加強管理,把生產成本中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資、制造費、行政費等項目中的每一項費用都細化到單位產品成本中,使成本核算進車間,進班組,進辦公室,落實到人頭。變成本的靜態控制為動態控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使降低成本落實到每個員工的具體行動中。比如營銷管理,要想降低銷售成本,就要把銷售人員的工作和薪酬聯系起來,要把管理落實到每一位業務員的每一天工作中去。嚴格費用的預算和核算,包括營銷部門的行政、差旅費、辦公費、渠道費用等的開支。核算每個人頭的費用基數進行控制考核,每一項費用都要產生效果。核算到每一類產品、每一個客戶、每一個品牌、每一項目的每一個人。
第三、管理能提高效率
管理是人類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具有明顯的目的性,任何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沒有目的的行為或活動是不能稱之為管理的,目的性是管理區別于其他行為或活動的顯著特性,但有一個目的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那就是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對管理目的的看法大體上分三個階段:1930年以前,管理主要是對工廠企業的管理。在這一時期,管理的目的的權威看法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也就是利益最大化。第二階段是從30年到50年代,在這個階段絕大多數的管理學家都認為企業管理的目的是調解雇主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如泰勒認為,管理的主要目的,應該是使雇主實現最大限度的利益,同時也使每個雇員實現最大限度的利益。后來,隨著管理科學的發展,管理科學所研究的對象已經不再限于工廠企業了,而是包括工廠企業在內的各類組織,從營利組織到非營利組織,如醫院、學校、軍隊、政府甚至是宗教組織等。彼得·德魯克于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首次提出了組織研究領域的管理。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更道出了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的職責在于求取工作的有效性。
很多人都認為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管人就是通過有效的激勵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利用制度來控制人與生俱來的惰性;理事就是合理分配工作、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從而使工作更加有效,是組織產生最大的利益和效果。
第四、管理能確保安全
近年來,我們頻頻看到行業和企業出現安全事故,乳制品的三聚氰胺、食用油中的地溝油、大米和水果的表面打蠟、放有保鮮劑的陳年月餅等等。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我們生活上的安全問題,產生這些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我想應該是我們的政府有關部門缺少對行業的嚴格管理有關。
同樣,缺少管理的企業一樣會頻頻出現安全問題。如一些工廠的樓房倒塌、火燒、倉庫水淹、員工中毒等,這樣的事故時有發生。針對油站特別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問題的緣故,人們無一不驚訝于中油BP的管理,到底中油BP又是如何來減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我們經過考察發現,一是他們有一個基本的安全理念,就是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二是對HSE(健康、安全、環境)工作的高度重視。三是公司規定業績考核的第一部分就是安全指標,占比20%。四是把安全工作落實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變成一種日常習慣。如會議的第一個話題就是首先指示走火通道,上車后第一個動作就是系好安全帶,上下樓梯要扶著樓梯扶手……五是公司還在這些常見的安全注意事項的基礎上建立安全管理系統。在員工手冊里規定了員工的HSE職責,緊急情況應對措施,事故匯報和調查制度、處理方法等等。六是從上到下都要遵循“安全第一”的理念,目標是“不發生事故,不損害人身健康,不破壞環境”。
從幾十年的企業發展實踐經驗可以看到,小企業不是不需要管理,相反,只有管理才能令小企業走上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道路,管理才能讓小企業發展壯大,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