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代工”賣點不被認同
據報道,愛迪生奶粉從奶源、生產、灌裝、包裝全過程,全部在荷蘭完成,是100%原裝進口。對于將奶源選在荷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曾公開表示:“國內奶牛散養方式難以保證奶源質量,國內的奶牛品種也不如外國的好,甚至有些奶牛品種是國外淘汰后來到中國的;國內的奶源成本相對于國外也比較高。”顯然,進口原裝已成為愛迪生的最大賣點。
資料顯示,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人們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度驟減,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由原來與進口奶粉平分天下變成只占市場份額的三成。直至 2009年底國產奶粉的銷量基本處于癱瘓的狀態。而洋品牌在短期內占到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高端奶粉市場,洋奶粉的借勢漲價也正是摸清了消費者的“崇洋”心理。因此,娃哈哈想沾“洋奶粉”的光也是無可厚非。
然而,對于娃哈哈牽頭采用外國奶源,很多網友表示不滿,他們質疑,如果所有企業都去國外找奶源,今后中國的奶業該如何發展?奶農該如何生存?即使發生了三聚氰胺事件,這也是中國企業的過失,并不代表中國奶農、中國奶業整體都不值得信賴。
“洋代工”事件爭議頗多,娃哈哈此舉可能只是從營銷角度出發,但如果大家都高舉進口的旗子,鼓吹外國造,這必然會傷害中國的奶農甚至有損整個中國奶品行業。而分析人士認為,國內企業聯手打造本土優質奶源基地,樹立乳業信心,才更具責任感。
高端形象難樹立
對于多元化經營,娃哈哈此前也有過嘗試。2002年,娃哈哈高調進軍兒童服裝行業,力圖成為中國最大的童裝品牌之一。娃哈哈曾定下三個月內組建2000家連鎖加盟專賣店,年度銷售額超10億元的目標,然而娃哈哈童裝專賣店發展頂峰時期總數也不到800家,而且至今在國內的知名度都不算高。
與童裝一樣,對于愛迪生奶粉,娃哈哈同樣高調、巨資、大手筆。如出一轍的場景,讓人對愛迪生奶粉的前景,仍以擔心居多。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娃哈哈花大把的錢做相對來說更容易進入的童裝市場,結果都不了了之,進軍競爭激烈的高端奶粉市場最起碼也需要一兩年時間的市場檢驗,其難度比童裝更大。
從娃哈哈產品的市場定位來看,娃哈哈旗下的一系列產品如營養快線、思慕C、呦呦奶茶等,均屬于低端產品。而900ML的罐裝愛迪生奶粉價格在240元至 270元之間,甚至高過同階段美贊臣、雅培、惠氏等洋奶粉190元至240元的售價。這種定位上的反差令消費者一時間很難接受,愛迪生的高端形象很難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來。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娃哈哈來講,直接走高端是沒有錯的,但相對來說風險也更高。雖然打著進口的旗號,但是同國內一些進口品牌比,娃哈哈從奶源到價格并沒有任何優勢,對于愛迪生來講,也就沒什么實際的賣點了。
一向善于大眾消費品營銷的娃哈哈能否駕馭高端奶粉品牌,其前景實在不被人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