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10年、20年前,人們現在直觀的感覺似乎是:親戚或朋友中有人備孕好多年都未孕,有人懷孕胎停了,或是誰又做了試管嬰兒種種,這些似乎不再是什么新鮮事兒。老一輩人創下生育高峰,最自然不過的繁衍能力,卻因為現如今人們生活壓力的加大、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國民的生育能力正在不斷下降。
作為最早進入垂直醫療領域的創業公司之一,好孕幫專注服務備孕困難、有生育障礙的人群,產品以智能病程管理工具為切入點,通過為備孕人群提供個性化的備孕指導、私人備孕顧問,三甲醫生在線咨詢與隨診、檢查、名醫手術、國內外試管嬰兒等全方位醫學級孕育服務。
2015年10月,好孕幫獲得基因資本、普華資本以及松禾資本的3000萬A輪融資。上線一年多,累計用戶已超200萬,覆蓋6500多位三甲醫院生殖醫生資源。
“懷孕”竟成難事
有數據統計,我國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超過4000萬,占育齡人口的12.5%,平均每8對育齡婦女中就有1對患不孕不育癥。而20多年前,我國育齡人群中不孕不育率僅為3%。不孕不育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腫瘤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目前不孕不育的治療手段主要為藥物治療、輔助生殖手術、心理治療等。大部分患者堅持治療可以在半年內成功懷孕。有些患者需要通過人工輔助生殖(主要分為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完成,目前國內這種治療方案成功率在30%以上。
有了互聯網的介入,好孕幫CEO黃森相信,未來3-5年,不孕不育生殖醫療領域,有生育障礙、難孕難育患者的就醫路徑和治療方式,將出現大幅度的改變。
不孕癥患者傳統就醫流程,一般先經歷正常備孕失敗,然后到就近醫院初次問診、檢查,了解病情的復雜后,到生殖領域知名的醫院就診,多次往返醫院檢查、治療,經歷大醫院繁瑣的看病流程,忍受巨大的身心和經濟壓力。
黃森介紹,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療意愿都很強烈,平均每對不孕不育夫妻年度直接醫療費用超過2萬元,不過有一大半人錢打了水漂,因為高達66%的患者治療以失敗告終。總結失敗的原因,大體有兩個:
一方面,患者一般獲取治療信息的渠道依賴與常規搜索渠道,對于大量的虛假廣告,患者很難去辨別信息的真偽,很多因為沒有可靠的途徑獲取專業信息,而病急亂投醫,最終受騙耽誤病情,也花光了積蓄。
另一個原因,歸因于不孕癥本身的特點,因為不孕癥的病程持久、復雜、 配合因素多,使得相比較其他疾病,其治療最大困難是異地、院外治療、缺乏醫生指導,大部分患者缺乏對病程的了解,進行了大量間斷、錯誤的治療過程,由此造成治療周期長,治愈率低下。
移動醫療+不孕不育,為患者點燈前行
基于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不孕不育患者的就診路徑有著天壤之別。
黃森表示,用戶登錄好孕幫APP,平臺根據用戶經期等信息給與科學的備孕指導和建議,整體提高備孕的成功率。針對正在治療的患者,平臺給與相匹配醫生的推薦,患者在平臺上搜索國內、外知名的生殖領域的醫生,參考其他患者的就診點評,幫助用戶快速決策選擇適合的醫生,進行在線問診,線下檢查、手術等,足不出戶,即可找到專業醫生,提供治療方案。
對于試管階段的用戶可享受平臺上國內IVF綠色通道,泰國、美國等海外試管全程服務,直到用戶成功懷孕。這期間,用戶可以在圈子社區內,進行咨詢解惑,得到更多的好孕經驗和鼓勵。
據了解,好孕幫率先成為國內備孕服務行業中,整體生殖醫學服務最全、資源豐富的一站式醫學級孕育平臺。目前,好孕幫已與山大生殖、北醫三院、協和等國內權威三甲醫院以及美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多家海外頂尖輔助生殖機構不同程度的合作,幫助更多家庭實現生育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