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美舒利用于兒童藥并不安全的說法,早就有人提出。但以此為主打產品的康芝藥業仍然成功上市。2011年初,尼美舒利可致兒童死亡,經過央視曝光后進一步發酵。最終,康芝藥業的主導產品尼美舒利顆粒(瑞芝清)退出兒童藥市場,業務大幅萎縮,以致康芝藥業在2011年中市值跌幅超過80%。
2、血燕全都是假的食用致癌。新聞主角:燕之屋、同仁堂等
多年以來呢,燕窩一直被認為是高檔滋補品,尤其是血燕,更是珍品中的珍品。但是工商部門的抽檢發現,血燕的亞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不合格率高達100%,通過深入跟蹤發現,血燕的不過是個傳說,世界上根本沒有血燕。經過媒體幾輪曝光之后,虛炒出來的燕窩行業基本上完蛋,不少以燕窩為主導產品的經營者轉型。
3、昂貴的月子餐對產婦有害。 新聞主角:廣禾堂
月子餐的概念是從臺灣傳過來的。在2010年就曾被知名打假人士方舟子稱為有毒。在2011年 親貝網等媒體調研其不過是一個與血燕式騙局后,各路媒體和中西醫專家都挺身表達了對月子餐營養性的質疑。親貝網深入調查發現,不僅其核心理論存在問題,而 且宣傳了各種保健功能的月子餐,不過是普通食品,并未任何保健批文,一些成為甚至有害,比如月子餐配料中的桃仁含劇毒氫氰酸。另外,我國臺灣在近期的抽查 中發現九成的月子餐衛生有問題,所謂中央廚房的配送基本上又臟又差,一些原料也都早已過期,食用的消費者補身不成反而會傷身。
4、王海起訴藍月亮洗衣液含致癌物。新聞主角:藍月亮
藍月亮公司在洗衣液中添加了熒光劑用來“亮白增艷”。王海起訴稱藍月亮含有有害物質“熒光增白劑”,并且沒有對消費者進行明示。隨后,藍月亮動用行業協 會稱“添加在洗衣液里的熒光增白劑安全無毒”。雖然藍月亮和王海之間的官司仍在延續,有一點肯定的是。添加了熒光劑的藍月亮是不適合用來清洗寶寶衣物的, 而藍月亮的廣告中特別宣揚用來洗孩子的衣服是明顯的虛假宣傳。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案件結果已經不重要,這次爭議事件對熒光劑概念的一個很好的普及。
5、外資品牌奶粉頻頻出現小蟲。新聞主角:多美滋、雅培、惠氏、美素
蟲奶粉事件基本集中于定位中高端的外資品牌中。消費者在開蓋后或是食用一段時間后,發現奶粉中有小蟲,于是通過各種手段來進行維權。廠家的解釋基本上是 密封的空間中不可能生蟲子,但消費者并不能信服,而開封后的產品質監局也不能進行檢驗,這對消費者和廠家都是兩難的事情,沒有一個權威的結果導致溝通障 礙。可以預見的是,蟲奶粉事件還將繼續。
6、明治奶粉受核輻射污染。新聞主角:明治奶粉
12月6日,日本明治乳業公司發布聲明稱,該公司生產的“明治STEP”奶粉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銫,召回40萬罐奶粉,并無償更換。在日本地震之前,明治奶粉長期占據了國內奶粉網絡銷售的第一名。但在日本地震之后明治為代表的日本奶粉在國內就已經遇冷,所空出的市場基本被新西蘭奶粉搶占。
7、外資品牌奶粉粉紛紛漲價。新聞主角:惠氏、美贊臣
即使是洋奶粉的進口關稅在下調,但漲價仍是常規動作。其實奶粉在質量方面的差異已經很小,在毛利率已經高達80%的背景下,洋奶粉想漲就漲的背后是一方面是部分消費者長期“崇洋”的心理,越貴越買,另一方面是國內品牌不爭氣。
8、孕婦防輻射服商業騙局爭論。新聞主角:添香、十月媽咪、婷美
孕婦防輻射服是赤裸裸的商業騙局同樣由方舟子揭開。方舟子稱這是中國特有的商業騙局。日常電器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不會有影響,即便有影響,所謂防 輻射服也起不到屏蔽作用,要穿包裹全身的專業防輻射服才行。隨著親貝網第一家發布該信息之后,各大媒體的深入調查,防輻射孕婦裝銷量大減。
9、美贊臣奶粉致死。新聞主角:美贊臣
由于懷疑2起 嬰兒感染病故事件與所食用的配方奶粉含阪崎桿菌有關,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已從全美超市下架可能致嬰兒細菌感染的美贊臣奶粉。此消息被披露后受到全球媒 體關注,親貝網第一個在中文媒體中發布該信息。雖然調查結果是美贊臣在出廠時安全,但影響已經造成。在美贊臣剛剛發布的財報中已經可以看出,影響之大。嬰 童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受去年12月發生的奶粉細菌感染事件影響,在2012年上半年美贊臣市場份額可能下滑。
10、假洋品牌泛濫。 新聞主角:百立樂、紐瑞滋、生命陽光、紐之健、合生元
假洋品牌的泛濫始于2008年 的三聚氰胺風波發生后。國人對于外資品牌的接受度遠高于本土品牌,因此很多人開始琢磨國外注冊公司,再找一個加工廠進行加工,最后以“洋品牌”的身份回到 國內。這些專供中國市場的洋品牌的曝光新聞常年都有,數不勝數。各媒體經常列出專供中國市場的奶粉品牌就有:百立樂、紐瑞滋、生命陽光、紐之健、合生元、 智靈通、紐貝斯特、貝貝頌、康維多、蕊盛蕊、美智寶、邁高、貝登、新怡、旭貝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