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任何一款互聯網應用的推廣下載成本都在急劇攀升,但是各家又嗅到了“紅包”的刺激作用,從打車到外賣軟件,紅包都是誘導用戶使用的最好辦法,但紅包也會造成企業資金迅速流失,存在有利有弊的一面。
日前,ofo宣布加入共享單車紅包大戰,在紅包區域內開始騎車,宣稱最高有5000元的紅包。與摩拜“紅包車”玩法不同的是,ofo的紅包車是按照范圍進行劃分的,根據官方給出的規則是“用戶首先在APP內尋找帶有紅包標識的區域,在該范圍內解鎖車輛騎行超過10分鐘、距離達到500米后,便可領取現金紅包,結束行程并確認支付后,即可獲得隨機最高5000元現金紅包。”

面對如此大力度的紅包補貼行為,羊毛黨已經按耐不住了,利用軟件設置規則漏洞,對平臺補貼的紅包進行攫取的行為,被稱為“薅羊毛”,而實施該行為的群體,則自稱“羊毛黨”。相比較其他平臺的共享單車,初期版本的ofo小黃車本身不帶有定位裝置,因此平臺實際不能實時監控到行車軌跡。利用這個漏洞目前已經有人日入上千,月入過萬了,他們大多是利用模擬定位器開多個賬號對小黃車進行“薅羊毛”行動。
ofo共享單車宣稱每天1000萬單。當前ofo APP中7成小黃車是紅包車,這就意味著每天的紅包車訂單高達700萬單,ofo紅包車金額最高5000元,平均每單約5元,這意味著每天ofo需要為紅包車支付3500萬元,這對ofo來說簡直是“放血”,但為在活動營銷面前不落后,目前ofo并沒有停止此項行為,不斷融資來填補紅包補貼與車輛損壞。
正如知名科技博主月光博客說的:“ofo根本就是那種不真心做共享單車,而是想著怎么撈一票就跑的企業,大量制造出價格極為低廉、功能極其簡陋、維護極為困難的單車投放市場,這反而是增加了城市垃圾”,這段話仿佛道出了ofo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