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期間,南京4歲“裸跑弟”爆紅網(wǎng)絡(luò),對這種極限教育方式,引來網(wǎng)民議論紛紛,“鷹爸”被媒體推向大眾視線。
而前不久,在常青花園第三社區(qū)組織的徒步比賽中,4歲的男童王鼎森走完18公里全程,將不少叔叔阿姨甩在后面,連一起陪同的媽媽也自嘆不如。
記者7日見到了王鼎森,得知他在武漢版“鷹爸”的特訓(xùn)下,每天跑步3000米,日復(fù)一日從不耽擱,徒步走完18公里,其實只是小試牛刀。
從常青花園步行至金銀湖,來回18公里,4歲的男童王鼎森沒有歇一口氣。
回憶兒子3日的表現(xiàn),在醫(yī)院做護士長的媽媽彭巧霞依然有些吃驚,早上8點15分從常青花園中心花園出發(fā),11點45分返回,整整三個半小時,兒子在路上沒歇一口氣。
因為兒子步幅小,跟不上大人,一路上基本上是小跑。因為擔(dān)心上廁所不方便,一路上沒讓他喝一口水,只給他吃了兩個橘子和一小片面包。“一起出發(fā)的300人,有些沒走完全程,兒子堅持走完了,我自己也累得夠嗆,感覺體能上已經(jīng)不如孩子了,賽完全程兒子還去鄰居家玩了一個小時。”
“真是沒想到,4歲的孩子還能走下來18公里。”常青花園第三社區(qū)負責(zé)人胡霞表示:開始時擔(dān)心18公里的路程小家伙走不下來,可沿途美景和隊伍中時不時傳來的幾句鼓勵,讓小家伙一直很興奮,沒人幫他也沒人抱他,3小時的路程,森森差不多是跑著到達終點的,把不少大人都甩在后面。
3000米跑步是每天必修課
7日,武漢氣溫11度至17度,不少大人穿上了毛衣,下午5點,常青花園實驗幼兒園睿迪分園,記者面前的王鼎森只穿了一件小襯衣,里面一件背心,還扎一根皮帶。
“冷不冷?”“不冷!”話未說完,王鼎森甩開膀子和爸爸一起往家里跑。“最喜歡什么?”“最喜歡騎自行車,還有跑步,我比所有小朋友都跑得快。”王鼎森一邊跑步一邊回答。
其父王劭彥介紹,幼兒園離家1500米,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個來回,只要不是大雨天,都是跑步完成。雙休日自己則帶孩子到中心花園跑步,一口氣3000米,雷打不動。
記者伸手摸了摸王鼎森小腿和腹部,感覺有些硬度,非常結(jié)實。“都是鍛煉出來的,基本沒生病。”擔(dān)任警察的王劭彥透露,在兒子1歲半前,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自己小時候身體也不算好,經(jīng)常生病,不想讓兒子重蹈覆轍,如何讓兒子強壯起來成為困擾夫妻倆的一個重大問題。
經(jīng)過翻箱倒柜查閱資料,王劭彥和妻子彭巧霞制定了兒子的鍛煉計劃,跑步成為首選。
王劭彥稱,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想跑,老是想大人抱他,但即使孩子哭,依然還是讓他自己跑。從100米到1000米再到3000米,3歲基本可以跑下3000米,但一口氣跑不下來,兒子跑跑停停非要休息,他們就在一旁打氣,說“身上有小懶蟲,多了就跑不動了。”兒子慢慢開始聽話,最終堅持了下來,現(xiàn)在一口氣跑個3000米已經(jīng)不算什么了。
一邊洗冷水澡,一邊哼著歌
除了讓兒子跑步外,王劭彥堅持讓兒子洗冷水澡。2009年4月,王劭彥第一次將兒子抱進冷水池的時候,爺爺奶奶心疼不已,拼命反對。妻子彭巧霞見到在冷水中瑟瑟發(fā)抖的兒子時,也心疼得掉下了眼淚。
“雖然是學(xué)醫(yī)的,自己心里也沒底。”彭巧霞說,剛開始洗冷水澡又哭又鬧,沒想到洗了幾次后,兒子漸漸適應(yīng)了,經(jīng)常邊洗澡邊唱歌。7日晚8點,王鼎森徑直走進了家里的淋浴房,冰涼的自來水嘩嘩而下。“好舒服啊。”涂洗發(fā)露、抹沐浴露,四歲的王鼎森嫻熟地完成了一系列動作。
王鼎森不僅習(xí)慣洗冷水澡,衣服也穿得比別人少得多。在幼兒園董老師印象中,王鼎森是幼兒園唯一跑步上學(xué)的孩子,大冬天總是穿很少的衣服,和他爸爸一起跑步來到學(xué)校,手凍得像個包子。一進教室就活躍了,陽光充滿朝氣,尤其喜愛運動,體育課經(jīng)常為班上孩子示范動作。
董老師稱,王鼎森父母獨特的培養(yǎng)方式,給孩子帶來很多優(yōu)勢,孩子的意志力、自理能力還有閱讀和語言能力在班上都很拔尖。
而前不久,在常青花園第三社區(qū)組織的徒步比賽中,4歲的男童王鼎森走完18公里全程,將不少叔叔阿姨甩在后面,連一起陪同的媽媽也自嘆不如。
記者7日見到了王鼎森,得知他在武漢版“鷹爸”的特訓(xùn)下,每天跑步3000米,日復(fù)一日從不耽擱,徒步走完18公里,其實只是小試牛刀。
從常青花園步行至金銀湖,來回18公里,4歲的男童王鼎森沒有歇一口氣。
回憶兒子3日的表現(xiàn),在醫(yī)院做護士長的媽媽彭巧霞依然有些吃驚,早上8點15分從常青花園中心花園出發(fā),11點45分返回,整整三個半小時,兒子在路上沒歇一口氣。
因為兒子步幅小,跟不上大人,一路上基本上是小跑。因為擔(dān)心上廁所不方便,一路上沒讓他喝一口水,只給他吃了兩個橘子和一小片面包。“一起出發(fā)的300人,有些沒走完全程,兒子堅持走完了,我自己也累得夠嗆,感覺體能上已經(jīng)不如孩子了,賽完全程兒子還去鄰居家玩了一個小時。”
“真是沒想到,4歲的孩子還能走下來18公里。”常青花園第三社區(qū)負責(zé)人胡霞表示:開始時擔(dān)心18公里的路程小家伙走不下來,可沿途美景和隊伍中時不時傳來的幾句鼓勵,讓小家伙一直很興奮,沒人幫他也沒人抱他,3小時的路程,森森差不多是跑著到達終點的,把不少大人都甩在后面。
3000米跑步是每天必修課
7日,武漢氣溫11度至17度,不少大人穿上了毛衣,下午5點,常青花園實驗幼兒園睿迪分園,記者面前的王鼎森只穿了一件小襯衣,里面一件背心,還扎一根皮帶。
“冷不冷?”“不冷!”話未說完,王鼎森甩開膀子和爸爸一起往家里跑。“最喜歡什么?”“最喜歡騎自行車,還有跑步,我比所有小朋友都跑得快。”王鼎森一邊跑步一邊回答。
其父王劭彥介紹,幼兒園離家1500米,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個來回,只要不是大雨天,都是跑步完成。雙休日自己則帶孩子到中心花園跑步,一口氣3000米,雷打不動。
記者伸手摸了摸王鼎森小腿和腹部,感覺有些硬度,非常結(jié)實。“都是鍛煉出來的,基本沒生病。”擔(dān)任警察的王劭彥透露,在兒子1歲半前,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自己小時候身體也不算好,經(jīng)常生病,不想讓兒子重蹈覆轍,如何讓兒子強壯起來成為困擾夫妻倆的一個重大問題。
經(jīng)過翻箱倒柜查閱資料,王劭彥和妻子彭巧霞制定了兒子的鍛煉計劃,跑步成為首選。
王劭彥稱,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想跑,老是想大人抱他,但即使孩子哭,依然還是讓他自己跑。從100米到1000米再到3000米,3歲基本可以跑下3000米,但一口氣跑不下來,兒子跑跑停停非要休息,他們就在一旁打氣,說“身上有小懶蟲,多了就跑不動了。”兒子慢慢開始聽話,最終堅持了下來,現(xiàn)在一口氣跑個3000米已經(jīng)不算什么了。
一邊洗冷水澡,一邊哼著歌
除了讓兒子跑步外,王劭彥堅持讓兒子洗冷水澡。2009年4月,王劭彥第一次將兒子抱進冷水池的時候,爺爺奶奶心疼不已,拼命反對。妻子彭巧霞見到在冷水中瑟瑟發(fā)抖的兒子時,也心疼得掉下了眼淚。
“雖然是學(xué)醫(yī)的,自己心里也沒底。”彭巧霞說,剛開始洗冷水澡又哭又鬧,沒想到洗了幾次后,兒子漸漸適應(yīng)了,經(jīng)常邊洗澡邊唱歌。7日晚8點,王鼎森徑直走進了家里的淋浴房,冰涼的自來水嘩嘩而下。“好舒服啊。”涂洗發(fā)露、抹沐浴露,四歲的王鼎森嫻熟地完成了一系列動作。
王鼎森不僅習(xí)慣洗冷水澡,衣服也穿得比別人少得多。在幼兒園董老師印象中,王鼎森是幼兒園唯一跑步上學(xué)的孩子,大冬天總是穿很少的衣服,和他爸爸一起跑步來到學(xué)校,手凍得像個包子。一進教室就活躍了,陽光充滿朝氣,尤其喜愛運動,體育課經(jīng)常為班上孩子示范動作。
董老師稱,王鼎森父母獨特的培養(yǎng)方式,給孩子帶來很多優(yōu)勢,孩子的意志力、自理能力還有閱讀和語言能力在班上都很拔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