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提起純奶是用什么做成的,也許不少人會認為,純奶就是天然飲品。但事實并非如此。昨天,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市場上的一些純奶并不純,而是由奶精、水和香精等原料勾兌而成。對此,營養學家認為,香精的主要成分是氫化植物油,大量食用或有害身體健康。
近日,衛生部也公布了《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征求意見稿)》,包括純乳在內的20余種食品將被禁止添加食用香料、香精。
誤導消費者 配料表只標注“鮮牛奶”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濼源大街一家超市,看到一整列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品牌的乳制品。幾乎所有品牌的“純牛奶”,并沒有在“配料”一欄里寫明具體所含的成分,只標注著“鮮牛奶”。
同時,包裝上大都有這樣的字眼:“本品不含有防腐劑。”“本品不含有人工色素。”
“看起來更安全,實際是誤導消費者的宣傳手段罷了。”山大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副所長趙長峰說,這種說法利用了大家對食物添加劑的不了解。就算該產品不含防腐劑,未必不含有抗氧化劑;就算宣稱不含有色素,不等于不含有香精,也不等于不含有乳化劑、增稠劑等其他添加劑。
記者發現,這種字眼對消費者選購牛奶的確存在誤導。一家超市的乳制品專柜促銷員就說:“純奶是很多市民的首選。消費主力是年輕女性和兒童。”
“純奶”顧名思義,原料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原奶,可其中的“奶”是真正的牛奶嗎?
去年底,山東省工商局對山東17市130個食品經銷商的商品質量抽查得出結論,含乳飲料的不合格率達到36.5%。其中,濟南僅有7家合格的乳制品經銷商。
更為令人氣憤的是,許多含乳飲料都竭力標明自己是“100%純鮮奶”,誤導消費者,事實上它們是不折不扣的假牛奶。
與牛奶無關 香精+奶精制成“純奶”
假純奶是怎么調成的呢?
記者調查發現,“人造純奶”是一些廠商用水、奶精、香精、添加劑等與牛奶毫無關聯的物質調制而成。
在食監部門一位朋友的幫助下,記者聯系上一位曾經從事過純奶銷售的業內人士。他說,純奶基本上都是香精勾兌的,也就是人們喝咖啡時添加的那種白色液體,由于使用牛奶成本太高,使用香精勾兌純奶已成業內諳熟的操作手段。“如果真的都用鮮牛奶制作,原料每噸3600多元,而我們不到 1000元。”
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專門研究牛奶加工的教授張炳文說,純奶應該是以100%純天然新鮮牛奶(或羊奶)為原料經過殺菌消毒加工的產品,不加水,也不含任何添加劑。
按照有關行業標準,每100毫升純奶蛋白質含量應在2.9克以上,脂肪含量應在3.1克以上。
而質檢局有關人士昨天說,去年查獲的一種品牌純奶的蛋白含量只有0.5%左右,脂肪含量只有0.3%左右。技術人員說,這種所謂的純牛奶極有可能是水。
另外,一些廠家一斤奶加兩斤水,將牛奶稀釋,然后添加各種添加劑,人為地將牛奶產品的指針湊到國家標準。
山東食品科學研究所所長杜文宇掌握的資料是,山東一些造假者開始完全用與牛奶毫無關聯的物質造奶,其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然而造假牛奶的小作坊主文化層次較低,他們能掌握如此“巧奪天工”的造假術,關鍵在一些專家的“輔導”,所有的配方都是從專家手中流出來的。
杜文宇也提到了同行中的這種“敗類”,他說,一些不法廠商依據行業雜志中的廣告,找到研制添加劑的專家,提出怎樣不用鮮奶制造出逼真的牛奶。利字當頭,一些專家開始充當制造假牛奶的“輔導員”。“不僅因為牛奶成本太高,還因為用牛奶調制出來的純奶味道很淡,還不如用香精調制的受歡迎。”杜文宇說。
消費者調查 不知“純奶”由香精兌成
香精是一種氫化植物油、淀粉水解物、酪蛋白酸鈉、奶油、乳化劑、抗結劑等成分的混合物,其脂肪含量達20%到75%,熱量比淀粉還要高,不僅不能增加營養,還會提供大量的熱量和對心血管危害很大的反式脂肪酸。
據了解,一盒250毫升的純牛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最多可達5克,而國際上一致認為,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一日不應超過2克,如果一盒純奶中含50克左右的香精,就會超過這個極限,常喝這樣的“純奶”,必然會危害健康。
昨天,記者隨機采訪了正在超市買牛奶的市民,發現大部分消費者并不知道“純奶”是由香精勾兌而成的。在一家銀行上班的蘇女士由于上班的原因,純奶常常是她的早餐,她說:“我比較喜歡喝純奶,口感好,新鮮,而且還很方便。”
醫生說法“香精奶”危害心血管
香精對人體危害究竟有多大?記者就此還采訪了山東省營養學會理事梁蔚。“如果長期飲用這種加了過量香精的牛奶,很容易造成人的口感疲勞,并影響對其他營養的吸收,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她認為,香精中所含的氫化植物油所含的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危害極大。“如果過多攝入,將會改變人體的正常代謝,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血栓、冠心病等風險,使患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這類食品最好不要多吃。”
梁蔚說,目前國家并沒有相關標準規定牛奶中最多可添加的香精量,也沒規定牛奶面市前必須檢測香精含量這一項。“不過,這次衛生部出臺了意見,有關牛奶中香精含量的規定和檢測程序有望列入國家標準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