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氏奶粉證實,價格從12月開始上調,原因是優化配方以后造成成本上漲。惠氏表示,由于這個高端奶粉的配方在最近進行了優化,同時為了配合中國新國標的要求,對部分營養素含量進行了調整,因此造成生產成本上漲。這個理由站不站得住腳呢?《天下公司》就這個問題采訪了資深乳品專家王丁棉,他認為這些理由都很勉強。
王丁棉:有點太勉強,太牽強,主要提價的理由第一是原料成本,最近做嬰幼兒主要的兩大原料沒有漲,反而現在的價格還是有所下降,所以原材料漲價造成成本增加這個理由不成立。第二個理由是因為要迎合我們新國標要求,申請配方調整增加了的成本這個也不成立,這個我們現在的標準也沒有很大的變動,不會涉及到增加多少成本的問題。
一位奶粉銷售資深人士說,900克奶粉的成本最多也就是一百元左右,配方的升級的影響至多也就是在幾元到十幾元之間。現在,洋奶粉廠商是看準了中國消費者認為高價格等于高品質的心理,于是通過制造概念和講一些好聽的故事,希望能把高端產品的消費刺激出來。
為了對比價格,有人專門到澳大利亞的超市看了看,發現那里超市的惠氏奶粉,最高端的也不過30澳元,按照外匯匯率來算,也不過200元人民幣。而且,澳洲產的惠氏奶源絕對是澳洲或者新西蘭的,品質比中國自產的要有保障得多。洋奶粉為什么能在中國賣這么貴?王丁棉說:這是因為洋奶粉在中國有市場話語權。
王丁棉:他們在中國市場利用現在的市場份額的話語權,甚至抓住國內消費者對國內產品有點信用危機,這個前提下把價格提上去,所以要提價就提,根本沒有跟商量的余地。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廣東省進口奶粉6.8萬噸,同比增加18.8%,進口平均價格每噸為2.43萬元。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后續添加的營養成分的成本下粗略折算,每900克進口奶粉的均價只有21.8元。王丁棉感慨地說:就是成本這么低的洋奶粉,10年來卻一直在漲價,尤其是嬰幼兒奶粉,國內的乳制品企業根本無法他們競爭。
王丁棉:這政策十年以來沒有一年不提價的,原來大概是100到180到兩百多,而每年平均10%到15%的漲價,連著十年下來洋奶粉都一直在漲,主要缺乏市場競爭對手。
高價格的奶粉一定就意味著高品質嗎?即使是那些洋奶粉廠商自己也不這么認為,美贊臣總裁和首席執行官表示,市面上有一些公司利用中國消費者覺得,高價格等于高品質的想法來獲取利潤,他給中國消費者的建議是,向營養專家咨詢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更適合孩子。
不過,即使營養專家給出了中肯的建議,中國的消費者就真的會有更多選擇嗎?恐怕也未必。洋奶粉在中國市場如此強勢,根本的原因是消費者不信任本土企業的產品,尤其是前不久中國乳業新標準出臺,降低了行業標準,更使得大家懷疑,中國的乳業公司還有沒有做好產品的誠意。
包括王丁棉在內的許多專家,都對新的乳品國家標準發出了自己的質疑,然而,有一位國內奶業行業協會的人士卻認為新國標辯護說:讓人人都有牛奶喝,比牛奶標準更重要。對于這樣的觀點,王丁棉先生進行了尖銳的反駁。
王丁棉:日本人很明確,這杯奶就講質量,而不是講究數量,我們現在僅僅調整有牛奶喝,而不強調里面的質量到底牛奶,是喝進去有多少營養,起不起到滿足營養需求,達不達到強調的目的。
還有人危言聳聽地說,中國的奶牛產出的奶,蛋白含量天然就比較低,如果中國的標準向國外看齊,那80%的牛奶都得倒掉,七成奶牛散養戶將殺掉奶牛。王丁棉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完全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假象。
王丁棉:蛋白問題很多人說大部分做不到,實質上這是典型的官僚主義,并沒有進行調查,很多媒體直接去到內蒙古,專門找達不到的奶牛廠,他們現場打電話告訴我說,說達到3.0、3.1甚至3.2,既然達到為什么又出現2.8、2.9?這個牛奶是后期人為造成的,企業收購牛奶就把價錢壓很低,所以農民既然判斷我是2.9,2.80,我干脆往牛奶里面加點水,把這個蛋白質人為的調到2.80、2.90,反正就這么低的價錢給我了。
現在情況就是,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洋奶粉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剛性需要,即使價格再漲,消費者也得兜著。而中國乳品企業又在自己形象不佳的情況下,不思進取,反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在市場的信譽度上,和洋奶粉的差距越來越大。那么,像惠氏這樣的洋奶粉品牌當然是有恃無恐,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漲價。不過,王丁棉先生對于中國的乳制品企業仍然有信心,他對《天下公司》說,只要把乳業標準提高,企業扎扎實實去做,花個3到5年的時間,局面就會改觀。
王丁棉:老是發生很多食品安全事故,很多負面新聞,誰相信你這個企業。標準也是一樣,如果確實不改還會存在這種情況,如果做到完善的充實,花上三五年逐步跟國際接軌,食品企業加強自信自立,在社會責任、社會道德、誠信方面有所建樹,提供大量信息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更全面了解整個行業,這樣消費者的信心才會隨著時間的往后推移,會逐步逐步的成熟起來。我估計要花三五年,也就是洋奶粉還會起到一種占有市場上風、強勢角色。
高價格的奶粉一定就意味著高品質嗎?即使是那些洋奶粉廠商自己也不這么認為,美贊臣總裁和首席執行官表示,市面上有一些公司利用中國消費者覺得,高價格等于高品質的想法來獲取利潤,他給中國消費者的建議是,向營養專家咨詢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更適合孩子。
不過,即使營養專家給出了中肯的建議,中國的消費者就真的會有更多選擇嗎?恐怕也未必。洋奶粉在中國市場如此強勢,根本的原因是消費者不信任本土企業的產品,尤其是前不久中國乳業新標準出臺,降低了行業標準,更使得大家懷疑,中國的乳業公司還有沒有做好產品的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