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戶坦言,在與摩拜單車的“親密接觸”中讓他們找回了曾經逝去的青春韶華。
騎上一輛摩拜單車,邀三五好友到郊外踏青。青山綠水、小橋人家,待到星光點點,生起一堆篝火,在萬籟寂靜中放空自己,體會一種野性而放任自我的美。手扶一輛單車,摯友間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來找尋往日的回憶,回味青蔥歲月中的那份純真。

之于個體是青春的尋回,但放到更大的層面,摩拜單車帶給社會的遠遠不止這些。對于自行車這個“群體”而言,這是在幫助它們回歸城市。
過去一年間,以摩拜單車為代表的智能共享單車受到全國用戶的青睞,城市自行車出行占比從5.5%提升到11.6%,翻了一番,成為公交地鐵、出租車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出行方式,“讓自行車回歸城市”也是摩拜單車的創立初心。
根據日前發布的《2017年共享單車與城市發展白皮書》,智能共享單車的崛起讓小汽車短途出行減少了55%,而“黑摩的”客源大幅減少,70%摩的司機選擇轉行。另一方面,共享單車還節約了大量城市小汽車停車面積,相當于60萬套學區房。
除此之外,共享單車還在促進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過去一年間,以摩拜單車為代表的智能共享單車全國騎行總距離超過25億公里,相當于往返月球3300次;累計節約4.6億升汽油,減少碳排放54萬噸,相當于17萬輛小汽車一年的碳排放量;減少了45億微克PM2.5物質排放。

為了發揮更大的企業社會價值,摩拜單車今年4月背靠海量大數據和“魔方”人工智能平臺,聯合全球頂尖智庫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全球首個城市出行開放研究院。目前,摩拜單車已經與成都市交通委、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合作,圍繞出行展開探索和創新,助力城市科學規劃、優化單車停放管理,推動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和健康城市建設。
如今,摩拜單車又推出了更加“輕便、舒適”的新款單車“風輕揚”,也是希望共享單車的騎行體驗能夠更輕松,讓單車盡快的回歸城市。顯然,摩拜單車的創立初衷一直在路上,也相信不忘初衷,方得始終。

反觀另一家ofo共享單車,不否認其為城市出行做出的貢獻,但高損毀率下的ofo想要為“讓自行車城市回歸”做出貢獻,總覺得更多的是商業化下的套路,缺少點情懷。與其說ofo復興了城市單車出行,不如說是高損毀率下ofo復興了單車維修業來得更加恰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