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關注冊有出口實績的企業今年減少三成多,許多全年利潤都靠圣誕行情的企業,今年訂單最高降幅達50%
12月13日,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與境外營銷中心交流會上透露,今年以來我國在歐美市場的份額不升反降,其中玩具下降2%,下降幅度高于紡織服裝和家具等傳統制造業。
而就在深圳玩具企業內外交困之時,近幾個月以來,阿根廷、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也出現貿易保護力度加強并持續蔓延的趨勢。
此外,深圳海關的一份分析報告稱,今年以來國家多次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資金緊張已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占玩具企業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壓力。
連續多年居全國玩具出口首位的深圳,在海關注冊有出口實績的外銷玩具企業從今年年初約450家減少到目前約300家,企業數量在短短一年內縮減超過三成。
“以代工為主的深圳玩具業似乎走到了盡頭。”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在內外交困的經濟背景下,深圳玩具業的生存方式將進一步加劇這一產業的萎縮。
今年遭遇圣誕“劫”
每年年底都是玩具生產淡季,但卻是玩具銷售旺季,尤其是圣誕節到春節這段時間,通常被視為玩具熱銷的黃金季。遺憾的是,以出口型為主的深圳玩具廠商們在今年這個黃金銷售季里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氣”。
“工人們已經都回老家了。”深圳一家小型家具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表示,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但因為沒有訂單可做,他的玩具廠不得不提前放假。這種情況,近期在聚集了大大小小近百家玩具企業的龍崗區平湖鎮并不少見。
全球約90%的圣誕節禮品、玩具產自中國。按照往年的慣例,從每年第二季度開始,國內的禮品、玩具制造商就開始接受歐美圣誕節產品訂單,隨后按計劃生產
再輸送到歐美市場,直到12月初才告結束。
對于深圳玩具行業來說,很多制造商全年利潤都要依靠圣誕節的行情。
“今年的圣誕訂單早已結束,整個玩具行業的狀況都非常不理想。”深圳市華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武向記者坦陳,實際上這種凄涼的境況早在今年5月份就已經表現出來。
已經做了十多年出口貿易的深圳市公明世新榮禮品制造廠銷售經理宋軍朋透露,今年企業的圣誕訂單與往年相比大概下降了20%,且詢盤量也有所減少。
優勢產業加劇萎縮
作為深圳傳統優勢產業的玩具業近年來不斷萎縮。
在連續多年居全國玩具出口首位的深圳,在海關注冊有出口實績的外銷玩具企業從今年年初約450家減少到目前約300家,企業數量在短短一年內縮 減超過三成。而通過更長周期的觀察同時發現,相對于2005年的1200家企業而言,深圳有出口實績的玩具企業數量在六年內已經累計縮減75%,合計高達 900家。
今年深圳多數玩具企業的訂單量較去年下降20%至30%,部分企業甚至下降一半。
2011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出口玩具2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但劉艷芳強調,尚不能從出口金額的增加來判斷出口情況好轉,因為出口金額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產成本增加導致出口價格上漲所致。
綜合成本高位震蕩及人民幣升值導致玩具企業利潤已經逼近盈虧點。
深圳某玩具制造商表示,今年稀土價格不斷飆升,導致玩具用電機也隨之漲價。今年4月1日,一個電機供應商打來電話,直接將電機價格從每只2.95元漲到5.8元,“我說,我之前已給你打了60萬元的預付款。對方直言:‘對不起,現在只能按新價格拿貨。’”
代工生存方式不可持續
深圳玩具企業的遭遇,在本質上與服裝、電子等傳統制造業近年來的境況并無不同。當地很多玩具企業長期以代工為主,并無產品研發和市場銷售能力,這兩年被迫關閉的臺資或港資玩具企業的數量堪稱眾多。
7月14日,作為世界第二大玩具品牌代工廠的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因不堪成本壓力突然倒閉,引發外界對玩具企業命運的感嘆。
劉艷芳和谷武等諸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歐美經濟形勢低迷、歐盟和美國玩具安全標準提升、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多種因素的同時夾擊,是導致深圳玩具企業腹背受敵的直接原因。事實證明,玩具企業的代工生存方式不可持續。
12月13日,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與境外營銷中心交流會上透露,今年以來我國在歐美市場的份額不升反降,其中玩具下降2%,下降幅度高于紡織服裝和家具等傳統制造業。
而就在深圳玩具企業內外交困之時,近幾個月以來,阿根廷、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也出現貿易保護力度加強并持續蔓延的趨勢。
此外,今年以來國家多次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資金緊張已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占玩具企業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壓力,如以“玩具城”著稱的東莞市石排鎮,已有六成以上小規模工廠停工,玩具業面臨新一輪洗牌的風險急劇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