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奉行低成本運營、缺乏科技含量的小黃車到“城市大共享”計劃,缺乏經驗的戴威及其團隊的戰略構想屢次出現不足之處,或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或計劃過于遠大,脫離實際。
2016年年底,戴威放出豪言:“明年ofo將換成非常智能的電子鎖,并且存在連接百萬終端的可能性。”然而從今年年初到5月份,ofo至少三次公開表示要推出智能鎖,甚至宣稱與北斗導航合作,可實際在智能鎖更換方面并沒有大的突破,滿大街仍然以機械鎖為主,有智能鎖的ofo共享單車寥寥無幾。
更讓人意外的是,ofo聲稱與北斗導航合作研發智能鎖,卻被揭露是“偽智能鎖”。據媒體報道,ofo智能鎖并沒有使用新型“北斗導航芯片”,所采用的M26芯片或為已淘汰的型號,電池為一次性電池,回收麻煩且污染較大。若政府監管嚴格要求共享單車需全部配備智能鎖,目前大多數擁有“機械鎖”自行車的用戶就無法加入ofo“以1換N”的共享計劃,“城市大共享”戰略或許就此擱淺。

隨著ofo的壯大發展,原本的創業團隊似乎對目前的運營和面臨的挑戰似乎有點力不從心。也許是為了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和業務的高速發展,作為ofo的主要投資方之一,滴滴空降團隊入駐ofo。
2016年11月17日,Uber前高管,當時加盟滴滴的張嚴琪空降ofo任職COO(首席運營官),原Uber成員的加入彌補了此前ofo團隊運營能力的不足。由于使用機械鎖,ofo的出行數據完整程度無法和采用電子鎖的摩拜相比,目前來看,在大數據領域,已經落后了競爭對手一大步。3月3日,原Uber總部中國產品負責人陳為加盟ofo出任CPO(首席產品官),負責ofo共享單車的產品設計及數據研究工作。

自4月27日ofo接入滴滴APP后,可以預見的是,ofo自有APP的下載量和打開率都將出現明顯的下降,業界人士預測,ofo或喪失獨立性,成為滴滴的一個子業務。因為對于滴滴而言,需要ofo貢獻出行數據,完善滴滴的出行矩陣,而并非為了ofo的用戶增長。
此前據雷鋒網報道,在ofo股權架構中,戴威占股比為36.02%,滴滴占股比為25.32%,而經緯中國、金沙江、王剛等,實際上都是滴滴的投資方,可歸類為滴滴系,他們的股權加起來將遠超戴威。Ofo接入滴滴app更是引起了業界對ofo獨立性和戴威是否被“架空”的猜疑。
雖然目前ofo方面稱“ofo創始人戴威被架空”的傳聞是謠言,但樂視和易到創始人周航的隔空對峙還歷歷在目,在出現資金危機后,失去控制權的易到初創團隊最終選擇了全體離職。ofo共享單車平臺做得越大,面臨的風險越大,金沙江、滴滴、經緯等資本必定會參與到決策中去,戴威淪為“周航第二”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