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在2016年大熱,在2017年被推上頂峰,共享單車市場上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近日,行業社交平臺脈脈上一位ofo員工自爆貪腐的事件,就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據了解,某共享單車的一名運營人員在企業社交網絡脈脈平臺上發表匿名言論,表示ofo比不上別的共享單車,公司一直投錢擴充團隊,但是維修成本比車輛本身成本還要高,感覺撐不下去了。
讓人意外的是一個“ofo共享單車員工”加“V”的賬號回復稱:“小黃車也走不遠的,商業模式是根本問題,內部從上到下混亂斗心機……一個區域運營一個月可以貪好幾萬,一個學校的運營都貪幾萬幾十萬的。”

同時,ofo員工還自爆的貪腐問題,主要來自于ofo區域運營虛報修車師傅人數。眾所周知,小黃車的損毀率一直居高不下,此前曾被媒體爆出高達近40%左右。ofo車輛高損毀率讓曾消失在人們視野中的自行車修車業又再度“復興”,許多老師傅重拾老本行,投入到一場高強度的“戰斗”中。
因損壞車輛不斷變多,對修車工人的需求缺口也就越來越多,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需要多少修車師傅,這大概也給了ofo小黃車區域運營人員虛報人數貪腐的機會。

ofo自2016年11月進入城市市場以來,一味的重視占領市場和用戶,大批量生產單車并進行投放,運營模式備受質疑。據了解,ofo以低成本快速擴張的模式,至今已進入100座城市,連接超過300萬量單車。
但是偌大的投放量,很多不能騎。據了解,ofo小黃車一輛單車的成本不到300元,車輛損毀率高;采用的是沒有定位功能的機械鎖,不少車輛被私藏占用,運維人員很難找到被私藏的車輛;ofo智能鎖仍然“難產”,投放的新車仍然以機械鎖為主,此前由此機械鎖漏洞引發的兒童騎行安全事故依舊屢屢發生。
隨著永安行、小藍車、由你單車等其他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ofo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老二的地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日前,因為機械鎖帶來的紅包車漏洞,ofo因為紅包車每天損失嚴重,雖然帶來了短暫的用戶訂單暴漲,但由于紅包車漏洞原因新增的ofo單車訂單很多都是虛假訂單,真金白銀的虧損帶來的是好看卻不真實的數字。


如若爆料屬實,ofo可謂是“內憂外患”,不僅面臨產品質量和運營模式的問題,ofo內部的管理問題也是到了非常嚴峻的時期。對外,ofo除了要對新投放的車輛進行升級外,還要回收舊車更換智能鎖并且維修壞車;對內,ofo要改善運營模式,如今還得調查整治內部貪腐問題。這對于以戴威為主的ofo眾多年輕高管而言,顯然是難以勝任的,這也是有傳聞戴威等創始團隊被架空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