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嬰幼兒產品市場在2009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目前市場規模已達1000億元人民幣。母嬰類商品消費需求的異常旺盛,直接刺激了母嬰類B2C的快速發展,而且其商業模式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征。然而,在母嬰類B2C飛速發展的同時,他們也面臨著諸多的困惑,包括是走專業化之路還是選擇綜合化、是線下拓展還是回歸線上、初期是規模為重還是效益為優等方面,本期創業圈將與業界主流參與者對這些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困惑一:做垂直B2C,還是百貨B2C?
問題:垂直B2C具有產品精細化發展的優勢,但營收規模受限;而百貨B2C則可能因產品線太長,面臨著來自更多行業的競爭,而且對網站的資金量及團隊是一大考驗。
支招:不能簡單地判斷哪種模式更具有發展前途,兩類模式將長期共存,倉儲與物流方面的比拼將決定他們最終的競爭力。
杜非:行業內的很多企業都在拓展自己的產品線,有開始賣圖書的,也有開始賣電子產品的。新涌入母嬰市場的電子商務企業越來越多,說明中國的B2C行業正迎來一場優勝劣汰的激烈角逐。
近兩三年來,紅孩子也進入了食品、化妝領域。作為一家綜合性的B2C企業,我們面臨的競爭可能來自于不同行業,這對于我們是一個考驗。對于紅孩子來說,競爭是肯定存在的,但我們認為,只有競爭才能使大家一起把這個蛋糕做大。
龔定宇:我們一直專注于做垂直類電子商務,即母嬰產品。在我們看來,線上、線下越來越多的表現為同一個客戶群。早年還有媽媽不是網民,但現在27~30歲的媽媽多是網民,標準化的商品在網絡上有很多的銷售機會,而對于非標準化的產品,網絡雖然也可以起到宣傳的作用,但門店的體驗則是更為重要的。對我們而言,店面是最重要的,線上只是線下的補充和展示,而一些高附加值的東西在線上也是很難銷售的。
徐鵬:母嬰類垂直B2C的優勢就在于其專業能力,能不斷為嬰幼兒及媽媽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齊全的、性價比高的各種商品,并且借著對這塊市場的深耕細作,能不斷地整合上、中、下游的各種資源優勢,帶來較高的利潤率。其劣勢在于客戶群的相對狹小,以及為同一客戶的服務時間(一般不超過三年)短。相比而言,百貨類B2C的優勢較為明顯:商品多,受眾廣,可實現一站式購物等。而劣勢主要體現在:是否有核心的產品和能否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如果能始終圍繞自己主營業務發展,并形成核心競爭力,做百貨類B2C將會有更多的獲利空間。
